的美也由此显示无余。
玉媛媛自创的《李凭箜篌引》将一千多年前李凭的箜篌及李贺的诗作演绎得淋漓尽致,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对玉媛媛此曲最好的评价。
萧明是参加这次比赛的唯一的男性选手。
在箜篌演奏这个女性的王国里,男性是凤毛麟角。
出生在音乐之家的萧明,刚满五岁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小提琴, 七岁学古筝,直到20岁时,才决定改学箜篌的。他曾回忆说,有一次演出途中,偶然在一家音像店里看到一盘《箜篌国手》的带子,听过之后,他一下子就被箜篌的声音迷住了,“太美了,这种音乐不是古筝、古琴、竖琴等弦乐能媲美的。”
弹古筝,萧明曾经获得过很多奖项。他从**艺术学院毕业时,学校为他举办了建院以来第一个古筝专业毕业生的独奏音乐会,“不谦虚地说,从小到大,只要是我参加的民乐比赛,古筝一等奖肯定是我的。”这样一个人,却毅然转向了箜篌演奏!
由于箜篌失传了太长时间,相关的音像资料很少,更不用说教材和老师了,而当时我的母亲远在美国,怎么也联系不上。萧明开始了自己摸索的过程, “20多天过去了,我只是摸索出箜篌的一些基本东西,但是指法、旋律根本无从谈起。”
正当萧明着急得连觉都睡不着时,我的母亲回国了。萧明激动坏了:“我终于找到老师了!”
从此,他埋头苦学,终于成了古筝与箜篌的双料演奏家。
一直以来,因为以前有学习小提琴的基础,所以萧明一直致力于用箜篌传播民族乐韵,这次,在比赛以前,他也把自己这些年的研究心得融入箜篌,创出了用箜篌演奏的《梁祝》……
第41章 目瞪口呆
憨厚忠诚梁山伯
飒爽英姿祝英台
箜篌声里百花开
化为彩蝶成对来
你歌我咏传佳话
千秋万代共恩爱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我国音乐史上最优美的协奏曲之一。萧明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演奏心得,成功地对《梁祝》进行了一次再创作,把小提琴协奏曲,改成了箜篌独奏曲。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恋爱、抗婚和化蝶。
第一部分的旋律简洁明快,表达着天真无暇的快乐情绪。
第二部分富于戏剧性的,也是演奏者最难把握的部分。哀伤,绝望,愤怒交织。演奏时而哀怨凄婉,时而疾如闪电,快得让人透不过气。又突如火山喷发一般,把愤怒的情绪推向悲剧的顶峰。 其中还引入了一段京剧的急板,意在强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