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着呢。
但我永远会记得,当我摇摇晃晃地走上主持之路的时候,在岔道口,姜
昆带着我,走了一条正路。对此,我心存感激。
应该说,在《正大综艺》的头一年里,姜昆比我承担了更多的压力。我
是新人,观众总是抱着比较宽容的心态来看我。主持得有进步,大家都忙不
迭地鼓励;主持得不好了,大家反而去怪姜昆没有控制场面。有时我只顾把
自己的话说完,而考虑不到为姜昆打铺垫;说惯相声的他,没有捧逗的,怎
么抖包袱?但姜昆从没有埋怨过什么。他很洒脱:“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
风骚三五年。”(这两句诗是从清代诗人赵翼的一首《论诗五绝》诗中的“江
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里演绎出来的。目前演艺圈新旧交替周期
缩短,于是这句话又成为“各领风骚三五月”了,以特指某些明星因一剧一
曲火爆,却没有潜力继续发展了。)他认为,这是艺术规律,而观众对成名
艺术家的苛刻,则是有目共睹的。当姜昆因为行政事务繁忙(他当时任中国
广播说唱团团长),一年后辞去《正大综艺》主持人的位置时,我茫然了。
制片人告诉我剧组将为我另配一名主持人。那时我在大庆实习锻炼(大学毕
业后我们被要求下到基层工作一年),当我风尘仆仆回到北京时,又听说剧
组决定采用两组主持人,一组由方舒、方卉姐妹组成,另一组呢,则物色了
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戴宗显教授与我搭档。希望通过一个”试用期”,最后敲
定其中的一组。这样的决定对我来说是意外的。但年轻气盛的我毕竟懂得那
不是生事的时候,而是埋头努力的关头。实际上,那段时间我一下子成熟了
不少。戴教授在学校是位以口才著称的学者,但在电视主持上,他还没有任
何经验,导演固然想发挥他学识渊博的长处,但实在也难为了他。而我呢,
从过去的小学徒,转眼要“辅导”别人,天知道有多苦恼。独自一人时,我
哭过,不止一次哭过。但我的倔劲儿又被激了起来:怨天尤人有什么出息?
路,不是别人铺出来的,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坚持自己
写稿,而且主动承担起调动观众情绪的责任,比如在录像前,跟观众聊天,
讲笑话等等,过去,这全是姜昆的“活儿”。那时姜昆送了我一幅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