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
自撰的打油诗,可惜写这篇文章时,那幅字静静地躺在我的北京的家里,不
能抄在这里。大概的意思是:天下有不尽的烦恼。哭哭笑笑,才是人生,你
只要记住自己的本分,就好了。而他的一番心意,尽在不言中了。
良师益友赵忠祥
跟赵忠祥老师第一次见面,是我刚刚入选《正大综艺》的时候。当我知
道我将和这位著名的播音员兼主持人在同一间办公室上班时,那种神秘感和
新奇感不亚于第一次出镜头。荧屏下的赵忠祥穿戴很平常:一条布裤子,一
件半新的
T恤衫——几年后的现在,他还时常穿那件
T恤衫,惹得同事们善
意地笑他:“老赵,攒钱给儿子娶媳妇呀?”他憨憨地一笑:“你们年轻人,
多打扮打扮。”因为他的宽厚善良,小辈们都称他为“赵大叔”。
我当然极想给这位前辈留个好印象,但又不愿冒昧地多言多语,让人家
反感,于是站起身,很恭敬地打了招呼。老赵也很客气:“你就是新来的主
持人吗?”“是。请赵老师多指教。”“别客气。该说的我会说的。好好干
吧,”说完,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开始整理已经堆成一摞的信件。
与赵老师的第一次接触就这么简单,可以说完全是客套。我相信自己没
有给他留下任何印象:电视台天天进进出出的女孩子,实在太多了。再说自
己嘴也不甜。
过了几天,快下班的时候,我见赵老师似乎没有什么要紧事在做,就鼓
足勇气征求他对我主持的意见。大概见我诚恳,赵老师直截了当地说:“中
国人嘛,首先要讲礼貌,几千年的礼仪之邦嘛。你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怎么
可以在节目中对年长的来宾直呼其名呢?”其实我有自己的苦衷:当时制片
人明确告诉我不要用“先生”、“小姐”之类的称呼。遇到陈强、田华等老
前辈,称他们“同志”吧,似乎有点过于严肃,不太适合综艺节目的氛围;
“先生”、“女士”又不许用;叫“老师”吧,我又不是学表演的,哪儿来
的师生关系?总不能叫“叔叔”、“阿姨”吧。情急之下,就只好直呼其名
了,自己也非常别扭。但没想到这回赵老师一点也不客套,当着办公室同事
们的面指出这一点。我的脸腾地红了,用很低的声音把理由说了。没想到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