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兄是真的没有幽默
感呢,还是借这封信来使整个故事更幽默呢?
赵老师说起吃,总是津津乐道的,不过,在自嘲之外,他却另有深意。
他如数家珍般地道尽老北京的小吃,是想让讲究“美食文化”的人们别只把
眼睛放在引进各式“洋餐”上,还要注意继承、发扬民族的传统食品,并推
而广之,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我记得一百九十九期《正大综艺》是从赵老
师抖空竹开场的。这木制的小玩艺儿,是他少年时代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当
年,抛出长线,抖响空竹,是他与小伙伴们每年春天必行的“仪式”。现在
的市场上已寻不见这样的老式玩具,为了录像需要,赵老师坚持要找一个空
竹。他说:“不是我怀旧,而是想说明:好些民间的玩艺儿应该保留下去。
今天的孩子们有各种昂贵的玩具,但孩提时代的快乐是花钱买不来的。我更
希望孩子们在大好春光里到户外去,抖抖空竹,放放风筝,和大自然多亲近
亲近,而不是躲在房间里玩电子游戏机。”最终,制片人在一个杂技团里借
到了一只空竹,它已经裂开了一条大缝,大家只好用透明胶带把它勉强“包
扎”起来,并一再嘱咐赵老师:“您可别抖得太狠了,不然就散架了。”赵
老师痛惜地摇了摇头,对我说:“再过几年,恐怕连杂技团都没有这样的玩
艺儿了。”
赵老师常对我说:“一个中国的主持人,如果不热爱、不了解自己国家
的文化,那是很可悲的。”
我非常钦佩赵老师的古文功底。唐诗宋词,乃至《说文解字》中的一些
段落,他可信手拈来,且用得恰到好处,而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些思想也根
深蒂固地植于他的生活之中。他曾抄录给我宝光寺内一副对联:“世外人法
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实际上,
宽厚待人,不恃才自傲,正是他的处世准则。
要知道,主持人这一行中,为争出风头,或为区区排名之类的小事,明
争暗斗的不少。有经验的主持人都分得清舞台上哪个位置的光线漂亮,哪个
摄像机机位正,哪个麦克风混响好,而有些人专在这些事上动小脑筋。赵老
师却从不计较,而且不忘提携我们这些小辈,带动相互配合的团体精神。比
如主持一些大型活动时,有的主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