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音宏亮,而我没有经过发声训练,如
果一味地跟着别人一起“喊”,声音就会很难听,而且嗓子一会儿就会暗哑。
每到这种时候,赵老师总是一边请其他主持人略微把“调子”降下来一点儿,
一边纠正我的发音方法,还会关照音响师把个人的音量、音频等加以协调。
在与赵老师搭档主持《正大综艺》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从这位“大叔”
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明白了,要确立一个主持人的形象,相貌气质固然
重要,知识储备、头脑灵活固然关键,但最要紧的是内心的修养和人格的健
全。
蒋子龙先生写过一篇短文,说赵忠祥与我的组合开辟了“老少搭档”的
模式。说这样的组合亦庄亦谐,相得益彰,保证了最大限度的观众群。我认
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但有一点,他没有提到,就是为什么两个经历、形象上
有很大反差的人能很快地达成默契与和谐呢?
说起来,也不神秘。我个人认为,原因在于我与赵老师在人生及处世上
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比如,我们都相信生活应该是积极认真的,真善美终
究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虽然社会中有不少阴暗面,但这不应成为我们怀疑
一切、消极颓废的理由;我们也相信,踏踏实实的努力才是成功的捷径,投
机取巧或许能换来一时的荣耀,但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赵老师喜欢看武
侠小说,带动我也成了金庸迷。扎实稳健、厚积薄发的“少林、武当”型的
正派功夫,常使我们向往,撒毒药、放暗器之流的邪门法术,会让我们皱眉。
或许,这样的喜恶之情,正是我们追求主持风格时所持的态度?
台上台下,我都称赵忠祥为“赵老师”,这是极自然的称呼。虽然如今
“老师”的称呼泛滥,几乎成为电视中对长者的普遍尊称,但在严格意义上,
赵老师的确是我的师长,这是不容置疑的;不,应该说是良师益友才更准确。
此刻,赵老师在做什么呢?是被请去筹划新的节目,还是偷得片刻闲暇,
在家铺纸泼墨,画他最拿手的小毛驴?
泪洒蒙特卡罗
不知怎么的,我与北京申办二○○○年奥运会的一系列活动结下了不解
之缘。从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到陪同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参观中央电视台,到各
种以申办奥运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我穿梭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