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拿不准他们会干什么。
我小时候又何尝不爱玩水呢?
那时候父母工资不高,我的玩具并不多。进玩具店时,妈妈总会先问我:”
澜澜是个好孩子,咱们只看不买,行吗?”别看我当时只有六七岁,可是最
看不起那些一旦爸爸妈妈不给买东西,就坐在商店里的地上哭鼻子的孩子,
那多丢人呀!为了显示与他们的不同,我郑重地应允了妈妈,推开玩具店厚
重的大门,在比我还高的玻璃柜前停下了脚步。那是一座殿堂,充满奇迹和
幻想。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打量每一件玩具,感叹它们的精致,猜测它们的功
能,不知不觉鼻子都贴在了玻璃上。当时我暗暗定下理想:长大以后要做一
位玩具厂的工人。每天都可以摸到这些玩具,还要设计更好看、更好玩的。
这样精神会餐之后,便满足地拉拉妈妈的手,说:“妈妈,我看完了,咱们
回家吧。”小小的我怎么会知道,妈妈着着女儿眼巴巴的神情,摸摸自己并
不厚实的钱包,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有一次我感到很意外:妈妈看到邻居小
红捧着一大盒玩具火车走出商店时,突然蹲下来对我说:“澜澜,妈妈今天
给你买件玩具,你来挑,好吗?”喜出望外的我一下慌了手脚——现在想起,
后来考大学填志愿都没有这么为难过。最后,我没有选玩具火车——那个太
贵了,要十五块钱哩!我选了一把橡皮手枪,会喷水的手枪。
当天,就有同楼的小伙伴跑回家,指着头上、衣服上的水渍告诉他们的
妈妈说:“这是杨澜用水枪喷的。”
很快,楼里的孩子几乎每人都有了这样一支枪。
多少个炎热的中午,我们在院子里放肆地互相射击:水有时喷到脖子里、
眼睛里、耳朵里,刚张口惊叫,又有一股细细的、清凉的水柱被喷进了嘴里。
于是干脆张大嘴,叫嚷着:“渴了,还想喝!”开心的、满是童音的尖叫声
压过了柳树上的蝉鸣,也引得那些被父母关在家里午睡的孩子们心急如焚,
如坐针毡。
当时,孩子们的游戏多是从电影、小人书上翻版的“玩打仗”,一拨扮
游击队员,一拨扮日本鬼子。常用的台词有:“同志们,冲啊!别让鬼子逃
跑了!”“同志们,我不行了,你们先撤,我掩护!”这样悲壮的情节有时
也会被搅得一锅粥:“我刚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