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电影里那样,高高的房顶,总是阳光充足。有牧场和风车。”
“那只是欧洲很多小城市的一部分特点。比如伦敦也叫雾都,那和阳光充足没有关系。”
“总体特征,总有例外啊。”
“我们在谈布拉格这个具体的城市,我觉得用欧洲风味这样的概念来说,可以适用于很多地方……”
于波看着他们的对话,感到有点无聊。这段对话可以放在任何时间地点场所,作为“聊天”这件事的一个优秀典范,它不触及任何个人事物。但太正常的事,发生在聊天室里,反而显得很突兀。
有几个正用火辣字眼互相来去的人受不了这种学术腔,向有礼和卡夫卡挑衅,骂得十分下流。平时男生间说这些话只是代替口头禅,可如今一字一句出现在荧屏上,于波看得也是脸红。
卡夫卡回骂了两句,可有礼却一直没有回应,仍和卡夫卡在布拉格的问题上你来我往,说得十分谦和。
于波想到家里有一座小木雕像,是三个猴子。一只蒙住眼睛,一只蒙住耳朵,一只蒙住嘴巴,分别代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有礼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于波恶作剧心起,不知道私下用悄悄话对有礼说些什么,他会如何反应?
于波一点也不担心,会让自己在有礼心中留下什么坏的形象。他已经想好了,以后就用布拉格做名字,今天这个代号,根本没有人会知道是他。
“你是上海的吗?我想找个伴。我才20岁哦,长得很帅!”
于波一边偷笑,一边把这个消息用悄悄话发给有礼。比起人家的夸耀,于波还算老实,虽然不是“很帅”,也应该是“蛮帅”。
有礼没有回答,他回了卡夫卡的话。
“喂,你这人怎么这么没有礼貌?人家跟你说话,你怎么不睬我??”
于波干脆耍起泼来。连发了四句这样的话。
过了一会,有礼终于回话了。
“20岁应该好好读书。”
于波差点倒在桌上……也许或者一定是那个老师!
而且他注意到,有礼根本没有用悄悄话回他,所有人都能看到。一种可能是有礼存心让大家都知道;另一种就是有礼根本不懂悄悄话怎么用,是个菜鸟。
听说稚鸟很依赖第一个见到的东西,这样说来,有礼应该还会常上聊天室。于波像打探好消息的间谍一样心满意足地下线,根本懒得睬那些知道他是20岁就围上来的苍蝇。
为了打猎就要准备陷阱,为了捕鱼就要撒下诱饵。知道了有礼对布拉格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