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教育的难度到什么程度?就是因为他家庭也不够温暖,到外面寻求一些温暖,经常隔三差五就离家出走,一走就是三两天,家长在某某网吧找到,这种案例经常看到,造成的结果就是家长天天以泪洗面,对于孩子也无从下手。我想用一个形容词形容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困惑,非常困惑,所以我觉得邓老师这本书恰好在困惑局面当中指出一条相对明朗的路,我们有幸有这样的专家正确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道路。
这本书不但是案例,而且还有指导方法,我想这些东西对于我们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人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这些东西确实不能回避,比如我刚才提到的学生,你要说让他学习可能无从谈起,关键是先谈人,所以我个人觉得很看好这本书,而且也从中学到好东西。
前言新闻发布会记要(12)
柳秀梅:今天很有幸代表我们校长来参加邓老师《青涩时光》发布会,这本书我拿到以后,我刚才在这看了三个半案例,因为我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虽然现在参与一些管理工作,但是始终参与一线的教育教学,十多年来看了这本书有一个感觉比较好的就是它是案例式的,可读性比较强。因为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很难坐下来长时间看一些理论性的书籍,第一是没有兴趣,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第二可能对它的实际上的指导意义也不大,所以我觉得案例式对于老师、家长更切合实际一些。第二由于是案例性质的,加上了分析,相对来说操作性对于老师和家长也强一些,可以从中提取一些可以模仿的一些步骤,这是我感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虽然现在是比较开放的一个年代,但是我们接触家长和学生的量我想比在座各位不会少,因为我们每天都在接触,而且我们一教的教学班都是一年上百的学生,上百的家长,尤其是我担任组长的时候,因为年轻家长200、300经常接触,经常出现问题。其实从家长身上还是这个问题,一方面他开放,一方面还是对性回避很厉害,包括家长都不跟老师谈这方面问题,做为老师也只能浅尝辄止,还不敢多说,现在性教育是家长可悲,社会需求是什么?就是你要拿到什么证书,你要N个证书,使学生要考上什么学校,有N个证书,才能考上什么学校。现在人对需求的关注度简直少得可怜,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出现也是很好的事,最起码对于学生的需求开始关注了,但是老师更需要什么?尤其是我接触的老师更多一些,我觉得老师最大的需求就是我想做这件事,但是我没有人指导,我没有理论基础,而且我需要的是系统的理论,不是支离破碎,零零散散的,也许我遇到这个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