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了两个女友。第二个女友正在交往中。刚开始我不敢往家里带,怕女儿不接受。女友再三要求,我只好大胆地带她上我家来,并给女儿买了不少好吃的。女儿放学回来,没有太大的反应,一看给她买了好吃的,高兴极了,说了声‘谢谢阿姨’,一点儿不客气地拿到她屋里去了。我没想到女儿这关这么好过,当然我还没告诉凌子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吃晚饭时也很和谐,我真是高兴。邓老师,我真不知道如何感谢您才是。”
我还用说些什么呢,只有为这一对父女走出阴影而由衷地高兴。
父爱的牵绊分析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极为重要。好父亲必然是儿子的榜样,女儿的偶像。父亲的言行必然影响儿子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影响到女儿长大后对男性的态度是怀疑还是信任。
我感到,当代城市中的青少年心理发育普遍缺乏男性的养分。原因首先就是当今的许多父亲已经淡出了对子女的教育;其次,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多数在女老师的教育下成长,还有就是现今时尚流行的性别中性化。
这些直接导致了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或将要步入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普遍缺乏自立、自强、自信的性格,男孩的性别意识越来越淡化。众多少男甚至追求外形、气质、内在性格上的女性化。而青春期的少女本来应向往坚强、健美、有“英雄气概”的男性,但因为潮流的引导和周围环境中男孩的性别特征弱化,女孩子的性指向就容易发生偏离和产生障碍。表现在有些少女由于内心中极为渴望男性的阳刚之气,但又从同龄的男孩身上得不到,在长期强化暗示下自己变得男性性格特征明显;有些少女更是迷恋上男性气质和性格特征明显的女孩子或年长于自己许多的成熟男性——其中就包括自己的父亲。
当然,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么孩子的性心理也就谈不上发展或成长。
凌子的父母正是在她处于这个阶段时离婚的。父母的分手对凌子有什么影响?影响有多深?由于我没有跟凌子直接接触,所以不好妄下结论。但很明显,这其中涉及到单亲家庭中亲子关系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孩子身心的良性发展与她(他)是否处于单亲家庭没有必然的联系。单亲家庭中若家长与孩子沟通得好,教育方式到位,孩子一样可以茁壮成长;双亲家庭中若父母不和睦,或是双亲在对孩子的教育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