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往地里送。张开有点生气,但转念一想老师就是那样的人,便笑了对他说:“正月里,歇一歇了,还要那么干。”“闲着也是闲着,”老师说,“送一点是一点。”然而他还是放下了东西,又回去了。老师也不洗手,坐在灶前的椅子上,靠了后面的墙歇了一会儿问他:“你们在大学里知道的事多,现在美国是不是又想打伊拉克了——上面给我们每人一份报纸,我看上面天天都写这些,是不是闹得很凶?”
张开震动了一下,在这广阔的大平原上这个极不起眼的小村子里,很难找到像老师这样穷得连电视都没的看的家,然而似乎更难找到知道萨达姆和克林顿的人,这招待客人用麻花和知道伊拉克的极落后和极先进的极不协调的组合在他的眉宇之间看不到任何的苦愁和不满——也许就是王勃当年所说的君子安贫了,然而王勃也未必遇得上如此的造化。张开细细的告诉了老师那些事。老师穷,人又直,村里人都看不起他,简直不愿和他说话,他所知道的伊拉克当然更难引起人们的兴趣,而作为他的学生,这也算是张开唯一一点能让老师找到比别人强的证据,也许是最好的报答。
“那你们学校就在市里面,附近是不是有舞厅什么的吧?”老师看他来了兴趣,复又问他,
“是啊。”
“大学附近怎么会有舞厅,跳舞有什么好,我看跳舞真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师娘突然插进嘴来说,仿佛有点气愤愤的。张开本想告诉他学校里面就有好几个舞厅,自己则在上高中时就学会了,但他压住了没说。既然已经隔膜到了这种程度,又何必说这些东西让他们不高兴呢。有些东西讲了他们也不会明白,张开轻轻的叹了口气想。他们几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甚至成了同龄人中的落后者,这不是张开所能改变的,然而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达人知命了,或许应叫做知命者即达人。
回去的路上人们再问他哪儿去了的时候张开没有再打哈哈,而是清清楚楚的说去老师家了。他很高兴听到人们都议论说别看来子(老师)那个样子,学生上了大学回来还去看一看人家。自己是村里唯一考上重点大学的,回来了是个名人,他并不愿意在乡亲们面前多显露,但为了老师,他要借用一下乡亲门赋予他的“名气”,这也许是现在张开能给老师唯一的实际报答。
六
过完春节张开带了两斤木耳送给数学老师,“你这是给我送礼了,”老师笑说,“这是要我犯错误呢。”“哪里,哪里,”张开也满堆着笑脸说,“过完年了,过来看看您和阿姨,送的是一点心意而不是礼。”看完老师和夫人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