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暖意。
最后是发奖,于一飞在第一批被叫的人名中,那是一等奖,六盒索尼的磁带,后面还有二等奖和三等奖。看着学生见外系的人都拿了饭盒去吃饭也蠢蠢欲动的样子,辅导员把发完奖后的话省去了,鼓励的话对现在的学生不起任何作用,说物质激励他们又根本不会把那些东西放在眼里,还不如让他们早去吃饭或许能少说两句难听话。回去大家纷纷开于一飞的玩笑说去年还恼挨了抓,今年却因此得进步奖,于一飞也是哭笑不得,把那六盒带子全给了班里用于录第二批听力资料。这样的话作为大学期间唯一的一次领奖机会对他来讲只是证明他那天早上出勤了,要不会被辅导员抓个正着。
以后的模拟考试每周一次,平常的就像两口子做爱一样,当然不会如第一次那么重视了。只是每周六他们不必早早的得起了床去占座位——考试的时候当然有位子,只是起的太晚了了只好买一块面包啃着去,就像一些勤奋的科学家一样。这样的效果当然不会太好,一两次之后就有人不去了,这些人有的是艺高人胆大,觉得肯定能过,有的则认为还不如自己复习效果好,那是浪费时间,看到空着的位子老师只能对坐着的人批评上几句,但又觉得没有用处,所以大多还是算了。
老师不知道从那儿听来的考试时抄的东西更容易记住,便要每个学生带一本词典,说可以查单词,也可以偷看别人的。但他没有意识到这抄一旦合法化,其进行时的心态将完全不一样,所以这种做法并没能凑效。更有人认为那只不过是一种提高大家兴趣的方法而已,就像看穿了一个姑娘对他暗送秋波是在故意勾引他一样对之失去了兴趣,反而把考试当成一种笑话,越发不认真起来。老师对此很是不满,便批评他们说:“给你们机会,可有的同学却懒得连抄都不抄。”这句话马上传开,成了和“再给老师鞠个躬”一样齐名的笑话,直到毕业前他们还没有忘记。
考试越来越不成样子,当然不会再又什么样的总结,老师只是在哪次考试成绩普遍较低时说那套题比较难,四级考试绝不会如此;在大家都高兴的时候说这套题比较容易,意思是不可因此而放松。那时候老师已经把重心放到了作文上,他教授英语多年,有些英国人的绅士脾气,批改作文是大都写了good;但很少写very good;当然更少些fail 。但为了避免学生误会而产生骄傲情绪,他又特别声明good在英国人只是不错的意思,下面就是fail ;very good才是很好。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干脆什么也不写,只是画一个哭或笑的娃娃脸以示好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