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被重压着的、充满令人窒息气味的所在,见不得光亮,一天天从新变为旧,最后成为这种面目——连她们自己都辨不出这是什么东西!
春叶忽然见了鬼似的疾走,到厦檐下把自己未完工的鞋垫往墙外一扔。杏花吃惊地大叫:“你见了鬼啦!”春叶道:“我这辈不做这种东西了,叫人发疯!”小桂问:“为什么?”春叶道:“没意思!”采菱微微一笑,“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我得做,一板一眼地做,不然我会发疯。”小桂不很明白。杏花想了想,“纳一千针,一万针,一亿针,还不是踩在脚底?也真的没意思。”想想织毛衣,每个人的毛衣每年必得拆织两次,织不同的花样,一千针、一万针,慢慢地织出来……这哪是织毛衣,这是织时间,织她们的青春——浪费的人力,浪费的青春。杏花的脸色也慢慢地索寞起来。
这时杏花的嫂子回来了——她赶集赶到现在!她把一塑料袋草莓往水盆里一倒,招呼:“都来吃草莓!”采菱和春叶、小桂都说:“不啦,不啦。”她们都走了。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沟渠上的野蔷薇落了,薄瓣儿随波荡漾得到处都是。麦子一天天黄起来,附木秧把粉红色的喇叭花开满田埂。
人们拔除麦场上一春生起来的荒草,把场又整得平平的,下一场雨,用碌碡压一次。人们频繁地赶集,买扫帚、木锨、镰刀、磨刀石,斗笠或草帽……农具该修的修,铁匠铺子变得热闹了。明喜也忙,忙着打麦粉、草粉。
他们又到面粉厂去,把白面左一口袋右一口袋换回家,柴油机油打了左一桶右一桶,油盐酱醋也屯积了。再过几天,他们该屯积蔬菜了:土豆、洋葱、苤蓝、黄瓜、干豆腐皮……到了麦忙时节,哪有时间赶集啊。趁现在有空,多买些放着,反正这些蔬菜不易坏。
集市上更加热闹了,路上熙熙攘攘,大家都在秣马厉兵。大李庄的集市上,前阵子有个地段专卖秧苗:山芋秧、黄瓜苗、茄子苗、西红柿苗,蹲满了黑红脸色花白头发茬子老头等主顾,现在都不见了,统通被卖西红柿、卷心菜、小虾皮、小干鱼的菜贩子挤了去。黑红脸色花白头发茬子的老头退到更偏僻的一隅,卖粪箕子、锨柄子、柳条筐之类。这些老人,一生就是这么赶集,买东西,卖东西,生活就像他们所卖的东西,沾着泥土,或者是冷硬而粗糙的……
妇人们在家整一种吃食,叫煎饼,圆,大,薄,仿佛洋伞的面子,对折再对折之后也不显得大了。重重叠叠地放着,不容易坏,倒是一种健康食品,全麦的。这种吃食不知是从哪儿传来的,山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