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兵马大元帅和一个总兵的份量。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中迅速泾渭分明,分成了两派,以郭固为首的主和派主张继续交涉,接回阵亡将领的尸身厚葬,为的是防止齐王趁此机会反扑,也怕寒了边关戍守的将士和天下人的心;以贺昕为首的武将坚持厉兵秣马,集合九边诸镇一路打过阴山去,犯我威严者,虽远必诛,同时还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主战派在朝堂里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不乏一个关键因素——举朝下上,找不到一位合适的使节。
咄罗对从五品的京官说杀就杀,俨然并不顾忌大周的脸面,就算派去朝中要员,也不一定能在保证和谈顺利的前提下全身而退,皇室的脸面不能再被践踏。 出乎意料的,徐太后和张乘风都一致没有表态,任由每日金銮殿里吵得不可开交,二人始终一语不发,像是在等什么契机。
眨眼又过了半月,叁月初叁上巳那天,东突厥部久久等不来回信,于是变本加厉地派人送来给东周的一份大礼——一套染血的铁甲银铠,胸口被利刃捅碎一个拳头大的洞。
武定候府的敬老夫人听闻后两眼一翻晕厥过去,昏迷了两日未见醒来。第叁日,就在年过花甲的恩靖伯上请重新挂帅上阵破虏的时候,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人选站了出来,直言愿携太后手书亲赴突厥廷帐,并立下生死契,如若他不幸埋骨山外,所有后果皆由一人承担。
徐太后和张乘风看着那双熠熠生辉的金瞳,终于开了口,“燕公子大德。”
一个会说胡语,背靠朔北,又非大周皇室的异姓王之子,自始至终都是他们心中最好的人选,只是他不开口,谁也不能提。
时间就定在叁天后,东周愿以废弃开平卫为筹码,换回兵马大元帅敬廷及大同总兵赵瑜的遗体,在与家眷商议后,同意将尸身带回大同府火葬,再由八百名将士扶灵归京。
圣旨一下,原先那些看不过燕回为人的朝中官员纷纷上前称赞他此举义薄云天,连着两日践行的酒从城东喝到城南,一圈下来他已然成了大周的栋梁,就连眼高于顶的旻小王也吝啬了一句“燕叁哥”。
北上前夜,沉之邈和兄长提了酒去坐落于城东评事街的燕宅,燕回看见状元楼的酒葫芦,无奈道,“又是猴儿酿?可放过我吧。这两日把金陵的酒楼喝了一个遍,你们是怕我一去不回这辈子再没机会……”
“燕兄慎言。”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