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斯皮尔伯格更多的使用了镜头的移动(摇镜头)来替换剪辑点,这样做也有好处,比如说更流畅的镜头能带给观众更强的写实感。
到了电影最后的高潮,莱昂纳多饰演的丹·怀特翻窗进入市政厅,准备谋杀哈维·米尔克的时候,连续不间断的长镜头,教科书般的镜头语言,直接看呆了一堆人。
迈克·菲利普斯不自觉的调整了自己的姿势,歪歪扭扭的坐正了,彼得·索茨斯基拍了拍前排座椅,让前面的人把自己的脚从椅背上放下来,挡着他视线了,而乔纳森·罗森鲍姆不知不觉间将可乐喝进了毛衫里,他手忙脚乱的擦拭着,还忍不住赞叹:“这个长镜头绝了!”
这是一条充满了巨大信息量的长镜头,通过调度不断的变化,人称、角度、景别的转换,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理有据,情绪渲染更是到位,让人极易沉浸到这段剧情的氛围当中,连眼睛都不舍得多眨一下。
可以说,单纯凭借这个长镜头,《米尔克》就能提前锁定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
罗杰·埃伯特更加的欣喜,他写了一页又一页的笔记——字写因此写的非常潦草,大概只有他自己看得懂写了什么——翻页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他显然陷入到了一种亢奋的创作激情中。
直到电影结束,演职员名单的最后一行字都走完,罗杰·埃伯特才停止写作,他挺起身子,伸了个懒腰,发出畅快的一声,低下头数了数笔记本,发现自己已经写了有十几页短评——不算撕下扔掉的那些——等下回家后,他会将这些琐碎的想法整理成一篇正式的影评,发表在自己的报纸专栏里,还有电视节目上。
片尾曲都播放完了,放映厅内还一片安静,罗杰·埃伯特朝四周看了看,发现他的朋友们大多还坐在椅子上,仔细回味着电影,个别影评家和他刚刚的动作一样,正忙着整理思路并记录下来,看上去他们都被这部电影激发出了大量的灵感。
迈克·菲利普斯问他感觉这部电影怎么样,罗杰·埃伯特朝他亮出了自己的标志性动作——竖起大拇指。
罗杰·埃伯特会给《米尔克》四颗星,他的满分从来都是四颗星。
……
这一年北美暑期档的所有热门话题,几乎都被《米尔克》垄断,哪怕有票房更高的《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有粉丝更多的《哈利·波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