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他不得不感慨,《米尔克》不愧是能拿到柏林金熊奖的集大成之作,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和镜头暗示,在技巧上已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拍摄技巧,果然是当今世界最具价值的电影财富。
罗杰·埃伯特摘下笔帽,翻开笔记本,顺着自己的思绪,在上面记录着一些想法。
除了电影拍摄技巧已至巅峰,影片里也不缺少斯皮尔伯格独具特色的人文关怀,因为虽然这是一部同性恋电影,主要角色也多为同性恋,但影片与其说聚焦了同性恋这个群体,更不如是在描写普通人觉醒了自由意志后,意识到想要改变规则只能先顺应规则,进而通过竞选改变社会的过程——这与波士顿倾茶事件以及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都有着微妙的相似之处,长远地看,对于那个时代,对于LGBT群体,乃至如今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且,对于丹·怀特杀死米尔克的原因,也没有简单的归类于是反同事件或是政治斗争事件,电影里深刻挖掘了丹·怀特这个角色的心路历程,他的理想主义,他的一腔激情,他的压力与责任,以及他的恐同、嫉妒、仇恨和感情用事。
对于人性复杂的刻画,也让这个角色变得极其真实饱满,让人不能单纯的用“坏人”这一个词来概括他,或许可以说丹·怀特是过去乃至现在很多传统环境中长大的恐同者、甚至说深柜者的可悲缩影。
编剧固然将丹·怀特写的角色丰满,但更加可贵的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表演,这几乎不像是罗杰·埃伯特以往认识的那个演员了,确切地说,莱昂纳多给了他比《飞行家》时更大的惊喜。
当然,如果没有棋逢对手,想必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贡献不出如此出色的演技,威廉·布兰德利演活了一个脚踏实地的梦想家,一个热情雄辩的领袖和一个合格的政客,而这正是哈维·米尔克——柏林电影节的最佳演员银熊奖已经给了他证明。
《米尔克》应该能在明年的颁奖季得到一个奥斯卡表演类奖项的提名,罗杰·埃伯特想,不,或许是两个。
罗杰·埃伯特露出纯粹喜悦的笑容,他刚刚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描述,于是立刻动笔将它写了下来,随后,他又皱眉深思,将这一页撕了下来,随便丢弃在脚下。
观影过程中,罗杰·埃伯特已经发现,相较于常用的正反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