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是好的,但是因为卫所的士兵又要种田、又要打仗,还长期受着压迫,因此逃丁不计其数。而且卫所士兵的战力也是很难保证,一代不如一代。
募兵制度当然有好处。饥荒、洪水,流民很多,其中的壮丁募兵,给予部分钱粮补贴,家里人口还能得到安置。而募兵得来的战力,比卫所这种长期压迫下的兵力,要强了太多。
募兵制度千好万好,然而朱元璋创立卫所制度时,说的一句话就能把它战倒:养百万兵,不花百姓一分钱。归根结底还是军费的问题。卫所的兵是要自己种田养自己的。
不过朱佑樘是一个相当负责任的皇帝。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其实是一代代皇帝累积下来的,朱佑樘大可以这样得过且过下去。
毕竟明朝目前局势还没有坏到不可救药的程度,缺钱,可以把几年的赋税加在一年里征收;缺兵,大可以到处抓壮丁填补。但是朱佑樘为了大明以后的发展,还是硬着头皮,要从根源上给这个国家治治病。
国库问题、军事问题、外交问题,一样样排队来吧。
阿娇深切地觉得,大明的管家婆真是不好当。想当年做汉武帝皇后的时候,那大手笔,出手阔绰得不行。现在什么事都得精打细算,虽说阿娇现在对着那些金银珠宝也不太感兴趣了,但也还是不太适应。
比如,成化朝宫里养的珍禽猛兽,现在怎么处理养下去,会让宫里伺候的人折损在猛兽爪下不说,还要花费不少的银钱;不养下去,怎么杀新皇刚登基,滥杀总是不好的。
这个问题摆在朱佑樘面前,朱佑樘对着阿娇说道:不管他们,让他们饿死吧。
阿娇心道:这就是朱佑樘的处世哲学。软刀子杀人,不见血,但他心里又是真的豁达,对于什么能宽容,什么不能宽容,其实有一杆非常精准的秤。
但是总归他还是不够狠。许多事情,在两可之间动摇的时候,他就会偏向比较温和的那一边。和这样脾气的人相处是很愉快的,但是朱佑樘做皇帝,还是少了一分强横的感觉。
阿娇先前建议了朱佑樘,让宫里的太监宫女们,识字的没事就多抄抄经书,,这样积攒起来,心诚则灵,而且抄一定的数量给予一定的补偿,这样既节省开支,又能达成向佛祖、太上老君虔诚的祝愿,总比大兴土木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