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目睹了几个公司在酒店包场举办圣诞派对。员工们齐聚一堂,做游戏、表演节目。有简单的自助餐,烤rou串、果汁、可乐,炸鸡还有其他小吃。
但是说实话,对于食物和这派对的内容,我都谈不上喜欢。所以尽管他们邀请我一起参加,我也就简单的坐坐看看,礼节性的表示感谢。
加上心又不在这些还是初次见面的陌生女孩子身上,所以竟然是有些草率的敷衍了他们眼里难得的圣诞派对。
但酒店自己的派对反而没有赶上,回来时只看到所有的员工浓妆艳抹,奇装异服散场,真是遗憾。后来听说joy和vivian都有惊艳的表演,就更是后悔不迭。
节日期间,就经常会在酒店门口遇到传说中的小孩子合唱团。他们带着自制的乐器,类似于唢呐,还有小小的锣。
又或是像螺贝一样可以吹奏的乐器,也有金属制的树叶那样吹的薄薄的乐器,演唱圣诞颂歌。却被保安挡住,象征性给了一些零钱打发走了。
他们大多衣衫不整,又黑又瘦,队列并不整齐,但动作轻盈敏捷,像一支猴子队伍穿插聚散,又经常以口哨和啜指的嘘声为号令,进退举止还颇有章法。
又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收钱的,表演的,指挥的。显得老于此道,训练有素。
最令我倍感新奇的是他们演奏的乐曲,那竟然隐隐类似于国内迎亲的喜乐。急促,高亢又清亮,欢快得像是每个音符都跳跃着,节日的喜庆表露无余。
但每每都很短,到了高潮部分就戛然而止,余音很快消散。仿佛早就知道酒店或者商铺都不愿为稍长一点的旋律支付更多的报酬。
还有一个有趣也温馨的场景,就是节日期间,亲眼目睹他们那种传统的祝福方式,就是叫“págmamáno”的见面礼。
大概是晚辈拉着长辈的手,将手背放在自己的额头上,以求赐福。至于国内常见的过节时长辈们发过年的压岁红包,我一次也没有见到。就是简单的这求祝福的礼仪。
每次在酒店或者公共场所目睹这样简短的仪式,就觉得有爱的温馨。虽然不见红包的实惠。joy就说自己的教母住在很远的小镇。在偏僻的海岛,连手机信号都不太稳定,总是送她书籍之类的礼物而没有封过红包。
而对我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