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咸不淡敲定一事——将满朝文武大臣召进宫中软禁。
方归尤有一点不安心,“那颜尚书,究竟有没有折在清水?目下一点消息都没有,大将军至今也未传消息来,万一咱们轻举妄动给人留下把柄如何是好?”
杨奉先淡目看方归,道:“当年颜大将军诬陷程门谋反,此事若让程节度使知晓,你觉得颜尚书还能回的来吗?更何况,要借颜尚书之名改朝换代,于程节度使而言也是百利无一害。我等若是动作不麻利,让程节度使反应过来,届时率先颜大将军兵临城下,你我必死无疑。”
方归沉息良久,见上弦月,思及大将军人马已至鹿府。便狠下心道:“我这就去办,宫中诸事,还需杨公费心。”
“这是内家本分。”杨奉先应的波澜不惊。
待方归离去,杨奉先立身丈高殿门前许久。借着悠荡的辉火照亮一枚信印,这正是李湮的信印。不由得叹息,李湮如今意外死去,借他名义草拟的勤王书,只怕无用了。
思及此,杨奉先竟有些侥幸。如此,颜岁愿谋逆之名是否也随之不复存在。思及颜尚书那名往各道送勤王书的小厮脚程,杨奉先将心中侥幸掐灭。
算着时日,只怕是难。荆南、淮南……这几大节度都是暗中磨牙吮血的猛虎。
除非,掌握大宁以北的两大驻军不兴战火,否则这天下注定乱成一盘散沙。
将要入夏时,皇帝便会移驾含凉殿居住。晚夜星亮月未明,杨奉先将要被手下的小太监引入含凉殿时,忽然刹步于殿门之外。
杨奉先于漆漆夜色之中,挥手撤下周遭值夜宫人。
随后,便有黛色近墨的人影飘落而下。
诸葛銮立身一盏白石雕就的落地灯前,灯火被格格分切落在黛色衣袍。他目光比衣袍上的辉火微弱,道:“我说过了,你若不听从程藏之所言行事,他自有无数法子扭转局势。死多少人,程藏之都在所不惜。”
杨奉先身后是含凉殿通明火光,“程藏之,此举究竟是何目的?他难道不知道由李湮禅位,是最好的选择吗?”
从一个曾经谋逆的废太子手中接过神器,即便是臣子上位都能减轻异议。
“程藏之,他不需要名正言顺。”诸葛銮是与程藏之共事过的人,“如果不是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