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咖啡或西方茶那么简单,茶包会有销路吗?”哲夫怀疑地问。
“中国的老式生意就是这样,只重内涵,不重包装,因此竞争力就少了一半。喝茶的人哪有个个去读陆羽的茶经呢?大部分人不过是图个提神便利而已。”绍远说:“未来生意的走向,包装是非重视不可了!”
“那么只重包装,不管内涵,生意又做得起来吗?”在一旁的敏贞忍不住说。
“当然要包装和内涵两者并重了。”他对她笑着说,露出一口白牙,彷佛很意外她会主动开口和他说话。
敏贞将两眼一垂,心里想,冯家人最会做表面功夫,天天讲虚礼,哪懂得什么叫内涵?要把那一套用到生意来,会成功才怪。
“你再找些资料研究一下。”哲夫不置可否地说,随后又拿出一份文件,“这是‘耕者有其田’政策下,我放弃祖产地契所得的台泥股票,薄薄几张纸总没有土地实际,今年还被召去台北的三军球场开什么股东大会,在场七万多个人,搞得清楚的大概没有几个。”
“我也不太懂什么叫股票,”绍远说,“不过,这和政府提倡工商业有关系。不是有些人放弃茶厂、米厂,随政府去做纺织、石化业吗?”
“我听过这些,光是纺织业就有不少人反对,说台湾不产棉花,如何设厂?结果经济部长气的说:日本和英国也不产棉花,为什么就可以发展纺织工业?”
“这话很有道理。姑丈若想另外找投资,工业是比农林业有前途。上次我们到桃园,永业叔公好像很有兴趣,说工商合并才能赚钱,他能卖布,也能做布,肥水不落外人田。”绍远说。
一听到他提“永业叔公”,敏贞的耳朵就竖得尖尖的。他脸皮可真厚,那是她朱家的叔公,与他冯家何干?竟敢信口乱叫,真是不知羞耻!
“台北的纪伦伯和纪仁叔也有这个意思,他们说制茶这一行愈来愈难做了。”哲夫说。
“是呀!我有和他们谈过。”绍远点头说。
什么?绍远连邱家都攀上关系了?敏贞心尚未定,就听哲夫进一步夸奖绍远说:“我就是喜欢你这一点,肯看、肯学、肯做。每个人都对你赞不绝口,说你年纪轻轻,就那么有理想、有抱负,真是难得。这么一来,我更要栽培你、送你进大学不可了。”
“做生意实际学就可以,何必上大学呢?”绍远忙说,“何况一读四年,要花不少钱,别人会说闲话的。”
“什么闲话?我这个人完全是以才取人,绝不偏袒。以后秉圣和伟圣若行,我也给他们念大学;不行我干嘛浪费这些钱,一切都是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