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道:菩萨知道孝哥在那里,我怎么知道?说是能见,菩萨知道何时见,我怎么知道何时见?我还是剃头,出家当尼姑吧。
吴月娘知道到南海紫竹滩问津,必须是佛家弟子。
孟玉楼千说不行,万劝也不行,最后叫一个老尼姑出来给月娘剃了。
吴月娘一辈子吃斋念佛,如今做了比丘尼,成了正果,遁如空门,了断尘缘。
老尼姑给吴月娘起法名:慈静。
老尼姑把一件白衣染成黑色,做了一顶僧帽,一双僧鞋,给吴月娘。
姐妹俩痛哭一场。
诗日:
一缕香云金剪开,当年玉镜照高台。
岂期老向空门度,安得修能伴子回。
珠翠永辞膏沐去,探蝉久被雷霜催。
万缘历尽唯禅定,尚有乌啼夜半哀。
当即,留下小玉做伴,孟玉楼回村中,取来米柴,与她娘俩做伴。
一天,月娘拿出一对金环,把小玉叫过来:你去把这一对金环拿到村里卖了,买些米,这金环也值八两纹银,你随便寻个主儿,或卖或当,换些银子,买些米来。
小玉接过金环:这兵慌马乱的,人都逃走了,那里有人买呀。
吴月娘正寻思呢,老尼姑说话了:如今湖心寺造金佛像,正要金子,你到寺里长老方丈那里,便可如数换米。
吴月娘听罢就让小玉去湖心寺。
小玉依言前行,到湖心寺,走进山门,有知客问:那里来的?
小玉道:西村李奶奶衙内白衣庵尼姑处来的,有金环一对,要来换米,不敢多要,如数折罢。
知客领小玉见了长老。
长老问讯已毕。
小玉取出金环,称了称有九钱五分。
长老不好论价,算做七两纹银,支米七石,叫知客与小玉交割。
小玉交割出来,见一道人,挑个蒲团,拿个木鱼朝寺里走来,不由地站住。
那道人进得山门,见小玉站在殿前,上下打量。
小玉不好意思,把脸朝向寺里,等火头挑米,好一会儿,仍不见出来。
那道人近前,惊问道:你莫不是小玉姐吗?怎么在这里?
小玉低头仔细观瞧,那人不是别人,而是朝思慕想自己的丈夫玳安,忙上前拉住玳安,打在背上,骂道:你个该死的,好好一个人,七年了,你往那里去了?也不来接我。
玳安看看就是小玉,鼻子一酸,泪水就出来了,感叹道:一言难尽。
玳安问信,遇见孝哥为僧,又得了江南差兵的信,说官船上往南妇女俱住在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