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要求简化和改动呢?是基于什么理由呢?”
她顿了顿回答:“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义务教育的目的,是只为中高等教育培养提供生源,着重于智力教育呢?还是在德、智、体、美进行全面培养,为社会培养有一定文化和素质的公民呢?勿用置疑,肯定是后者,社会需要更多的是这样的公民,而不是所谓的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的社会精英人士,有技术有素质的大批劳动者才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健康发展的主力军,才是实现人民奔小康的重要保证。可实际上呢?现状则是偏重于文化课的教育,偏重于为中高等教育培养提供生源,只要属于升级考试课目的就重视,否则就不重视。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被认为是优等生,方方面面受到学校和教师的优待;反之则被归为差等生,被冷落轻视,甚至歧视。这种无差别的教育方式导致了事实上的差别待遇,对怎样才能使这些所谓的差等生,在义务教育中最大程度获得有用、有效的知识漠不关心,人为地扭曲了义务教育的真正目的。”
首长和领导们听后点着头,不得不承认现状确实是这样,而且已多次下文要求教育改革应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如何使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最大程度地学到知识却是一个大难题。听丹俐讲到这问题。露出喜色认真地听着。
丹俐笑了笑又讲:“何况我们认为,靠那几门成绩就认定了优等生和差等生,是不正确也是不科学地。因为大家都知道,个体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制约。社会、学校和家庭为其提供的环境、基础、条件不同,其成就会不尽相同。更何况个体之间是有差异性的,在性格上地差异,有的好动,有的爱静,在同样的学习当中。爱静地能主动地去学习,好动的往往得强迫他去学习,两种学习态度必然会产生两种学习成绩;兴趣上地差异,有的喜爱数理化,有的喜爱文体美。在学习不同的科目时,就会造成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全面均衡地保持好成绩;思维能力上有差异,有的偏重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