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与省委同时派员组成暗地驻凤城的观察组,观察了解上报李书记他们改革整顿的具体情况,可以说上面对凤城的情况有相当得了解。
这令方明没想到的情况,解除了他前前后后的一些疑惑,有些明白了首长为啥要视察参观那些地方,也明白了张书记后来为啥不再干预李书记他们的工作。
就在方明与王书记畅谈时,在一位首长下榻的套间客厅中,两位首长和三位随行领导,省委书记以及李书记和齐宇,这几个人也在畅谈。就这个小范围的谈话,却在十几日后对凤城县、对龙城市有着巨大的影响。
谈话开始时首长们讲这几天的观感,在称赞的同时,也讲了他们个人的想法,并指出了他们认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就凤城有关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一些问题深入探讨起来。
在探讨中,李书记和齐宇结合凤城的改革情况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大大滞后,影响甚至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康顺利的开展,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加快步伐。及早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可涉及到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时,李书记和齐宇讲得吞吞吐吐,似意尤未尽的样子。首长们变鼓励他们大胆的讲,说这是党内同志间的交流和探讨,讲错也没关系,想法不成熟也没关系,不要存任何顾及。
这么好的机会,李书记和齐宇本来就想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但讲到关键处却不由得退缩,毕竟他们有些认识和看法与主流思想有差异。首长这样鼓励他们。他俩对视后豁出去了,由齐宇先大胆的开口。
可齐宇讲时还是先表明这完全是个人的看法。然后没讲虚言套话直接进入正题。;他认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改善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但一直以来存在几个误区,有观念和认识上的,有具体工作上的,不解决这几个误区。政治体制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深化,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就难以解决。
他重点讲了三个误区,首先是党的形象存在误区。
党是由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本来该是完全能代表群众意愿和利益的贴心人、带头人,是群众很容易接近并且可以倾诉衷肠的组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党的应尽义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却不图名不图力的忠实仆人。于就是党章的要求:“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在建国前,党正因为是有这样的信念和态度,才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断的壮大,最终夺取了胜利,在任命心中树起了崇高的威望和不朽的丰碑,建国后带领人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