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皇帝刚刚咽气,王继恩便请李皇后赴中书与宰执大臣商议立新天子的事。在王继恩前来通知吕相公时,吕端将对方诱入太宗书房,随之果断地将其锁于屋中,并派人看守起来,旋即立刻去见皇后。李后因同意王继恩、李昌龄等人的建议,就对他说:皇帝驾崩,立后嗣应以长兄为先,此顺乎常情,你看怎么办?吕端高声干脆地答道:先帝立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岂容另有异议!皇后毕竟是没有经验的妇道人家,听了宰臣强硬的回答,只能默不作声。于是,吕端指点太子登殿即位,同时宣召群臣入宫朝贺。及至臣僚到齐后,细心的吕端望着垂帘后面新皇帝模糊的身影,还怕被李皇后实施调包计,就站在殿下不拜,要求卷起帘子,然后亲自登殿查验。当看清楚确实是太子赵恒时,他才返身退到殿下,率群臣山呼万岁。新天子遂顺利登基,是为真宗皇帝,时年29岁。
在真宗即位面临重大威胁之际,吕端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些许徘徊,不惧风险,也不征询意见,关键时刻当机立断,以过人的胆识化险为夷,从而为本朝立下了盖世功勋。由此,在当日就验证了吕端大事不糊涂绝非虚言,而又为后世传为佳话。
政治上的对决就是如此残酷,有一方胜利,便有一方失败。那几位投机家耗费心机,却阴谋落空,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按说,发生如此谋逆事件,凡参与密谋者及其家族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历代王朝无不如此。但难得的是,从来宽宏大量的吕端却不搞无情打击,更不做株连之类的事,一律予以宽大处理。对于李前皇后就不予深究,还尊为皇太后,该给的待遇一样不少;对主谋当然必须惩罚,却是不开杀戒,其中参知政事李昌龄被贬为忠武军司马;大宦官王继恩被贬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安置监管;知制诰胡旦被除名流放浔州(今广西桂平县),没收家产;其余一概不问。如此这般,迅速稳定政局,朝野不惊。
真宗皇帝入居宫廷后,自然视恩公吕丞相为当今第一功臣,感激备至,优礼有加。如年迈的吕端因身躯庞大,攀登大殿的台阶门槛有些困难,天子看见就下令让匠人专门加宽木质台阶,以方便爱卿行走。在军政大事上,更是悉心听取其意见。吕端也稍改昔日作风,向天子有条有理陈说时政急务。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忠心耿耿的吕相公到第二年夏天便身罹疾病,无法正常行使肃穆有序的入朝仪式。天子考虑到老臣的身体状况,特下旨请他不必入宫参拜,只需每天去中书裁断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