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并且一再委婉地拒绝了辞职的请求。
直到第二年十月,真宗才不得不批准了吕端的辞呈,给恩公加上太子太保的隆高官衔,请他安心养病。按照惯例,大臣退休后,俸禄就应该中止,但天子又下特旨依旧发放。
当吕端病重时,真宗皇帝还亲临其府探视慰问。然而,天不假年,皇恩虽然浩荡,吕太保却不能继续享受。他的沉疴拖至咸平三年(1000)四月,终于无法挽救,溘然长逝,终年66岁。
吕端死后,天子下诏给予诸多优渥抚慰,赠其司空官衔,定谥号正惠,又追封其亡妻为泾国夫人,录用其四子为官,等等。即使如此,真宗仍觉得无法表达感激之心,以后还继续关照吕家后人的生活。数年后,听说吕端的子弟长进不大,特传诏迁转一子官职;得知其家因经济拮据典卖宅第,便拨付内府钱五百万赎回,另外再赐给大量金帛。
就吕端从政一生来看,政绩可谓平平,唯有在确保太宗选定的继承人之事上有精彩表现。而仅此一点,恰是古代王朝对忠心臣子的最高评价,如伊尹、周公之所为,安社稷定邦国者非如是大臣不可。因此,当日已足以使他成为名臣,理所当然地受到朝野的尊重,后世的许多政治家亦常以他为揣摩的对象。
其实,吕端还是属于有大智慧的人,他很早就看透了宦海的无情与残酷,故一贯韬光养晦,淡定应对各种挑战,并不在乎给外人留下糊涂的印象。到了关键时刻,他才显山露水,果断出击,置对手于措手不及,从而一锤定音。在此借用皇帝给吕端拜相制词中的几句话,可对其一生予以总结:简直夷旷,宣慈惠和,挺王佐之伟才,负人伦之硕望。顷自擢参枢轴,再历炎凉,运奇兵于庙堂,询谋惟允,贡昌言于帷幄。
亲将张琼与杨信
要说宋朝初年的那批武将,张琼和杨信虽然不是其中声名最显赫者,却也是握过禁军实权的要角。两人因性格脾气迥异,命运与结局遂大相径庭,一个最终被逼自杀,另一个则荣至而归,由此或许暗合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
不怕死的张琼
在五代那种军阀混战的岁月里,兵燹不息、社会动荡不说,即便是王权也更迭频仍,朝纲败坏,而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乃在于武力因素失控,就连当时目不识丁的武夫悍将都懂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一时,野心勃勃的将帅无不招兵买马、招降纳叛,胆大妄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