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加热炉以及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大的固体燃料,使其与炊事车、面包加 工车等饮食装备一起构成一个集加工、包装、储存、前送为一体的较为完整 的热食保障装备体系。此外,还可利用高原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充足特 点,研制开发太阳能系列军需装备。 (三)针对高原高寒地区特殊军事地理条件,建立战役军需物资储备 三十多年来,高原高寒地区战役军需物资储备从无到有,从 少到多,现已具有一定规模,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奠定了一定的 物质基础。从高原高寒地区战役军需储备现状看,我们感到仍存在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仓库布局不合理,储备品种不配套,储备标准不科学,仓库搬 运机械少,收发效率低。因此,高原高寒地区战役军需储备必须作适当调整: 第一,科学确定储备规模。战役军需物资储备规模的确定是一个十分 复杂的问题,建议总部、军区成立专门小组,针对高原高寒地区特殊自然条 件 (如经济、交通、气候等)和高技术局部战争可能的作战样式、投入兵力、 作战持续时间、敌方武器装备情况以及可能对我后方造成的破坏程度,运用 系统工程方法,科学定量地制定军需物资储备规模。 第二,建立合理的储备布局。本着充实、加强一线战术储备库,调整 改进二线中转库,提高完善三线战役储备原则,重新调整军需仓库布局。在 调整三线布局的基础上,将战备物资储备由原一、二、三线的3:4:3调整 为3:3:4比例,同时加强预设战场的交通道路建设和兵站建设。 第三,搞好物资的综合配套。首先应考虑到战役机动力量轻装进区的 需要,在高原高寒重要热点地区建立储备基地,成建制预先储备一个甲种师 的军需装备和各种配套物资,以保障部队快速进入战区,迅速投入战斗;其 次,使各方向上的军需物资储备在构成上吃、穿、用物资配套,在储备数量 上要按物资消耗规律配套;其三,每种物资要做到品种、规格配套,器材与 配件配套,地区性和特殊条件下需要的物资配套。 第四,提高安全适用性。安全适用性是指军需物资储备要充分考虑敌 人和自然危害,并要便于管理和使用。为此,在储备布局上要强调适当分散、 小目标,并尽可能缩短补给距离;在储备方法上,要力求采取地下和半地下 储存;在储备管理上,要尽可能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如实现机械化 作业、计算机控制等。 (四)适应高原高寒地区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需要,灵活组织饮食保障 研究高技术条件下高原高寒地区局部战争饮食保障,必须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