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显然也 很不协调。保障命令分别下达,将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繁琐和麻烦,影响保障 的时效,甚至下级在执行当中出现偏差。我们倾向于采取合并下达后方命令 的方式。其基本做法和程序是:在后、技两个部门对有关问题充分协商的基 础之上,各自拟制本部门的保障建议和保障计划;在作战 (党委)会议上, 后勤保障建议由后勤部长提出,装备技术保障建议,战区由参谋长提出,集 团军由装备技术部长提出;合成军首长 (党委)批准后,再将有关内容合并 成为后方命令,井以合成军军政主官首长的名义下达。这与现行的由军政首 长签署后方命令的规定是一致的。当然,保障命令分别下达也并非不可。 高技术条件下外军战役后勤保障的新变化 李玉连
近20年来,由于大量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使武器装备、战场环 境、战略战术、军队结构、后勤建设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时代性的巨大变化。 因此,世界各国军队,从理论到实践,都非常重视研究和探索高技术条件下 的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问题。本文仅就高技术条件下外军战役后勤保障的新 变化,作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总的来看,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外军战役后勤保障领域主要发生了四方 面的变化:一是战役后勤保障理论发生了变化;二是战役后勤保障组织发生 了变化;三是战役后勤保障方式发生了变化;四是战役后勤指挥和保障手段 发生了变化。 一、高技术条件下外军战役后勤保障理论的变化 随着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外军对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后勤保障 理论 (包括指导思想和理论观点)的研究和探索极为重视,认为它不仅应该 包括过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而更重要的是要反应当代高技术对战役后勤保 障的影响。 (一)外军战役后勤保障指导思想的变化 后勤保障理论的变化首先表现于后勤保障指导思想的变化。外军战役后 勤保障指导思想的变化明显地发生在70年代中期,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这 场局部战争被外军看作是一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新式武器装备的试验战 争,是一场高技术的战术导弹战。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坦克50%是 被反克导弹所击毁;损失的飞机49%是被防空导弹所击落。特别发人深省的 是:阿方在人力、物力和装备数量方面均占优势,而且战前准备充分,突破 了以军号称 不可逾越的障碍;巴列夫防线,取得了初战的胜利, 但最后却没打赢这场战争;相反,以色列在人力、物力和装备数量上均处于 劣势并遭到南北两面的突然夹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