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这才问道:“听闻公子之《琼花劫》乃亲自度成,此事可真?”
沛玉谦虚地答道:“小生闲来无事,胡诌而已。让大师见笑了。”
“只可惜无心缘浅,竟不曾听到公子那四出精彩绝伦的《琼花劫》。这些日子,老僧云游四方,屡次听人说起,更有爱好此道的文人雅士,一头钻进故纸堆中,意欲寻找此剧出处,奈何不得究竟,纷纷自渐学问浅薄。公子真是一曲折倒众瀚林啊。”无心赞道。
“大师过奖了,小生年幼无知,信口胡诌,竟害得那么多人劳神费事追根溯源,真是罪过。”沛玉叹道。
“公子过谦了,只是这四出戏文构思奇巧,公子如何得了此戏?”无心关心地问。
“说来不怕大师笑话,小生自得了大师的半本《琼花秘笈》,竟连梦怪事,遂胡乱记了下来。殊不料文章天成,真是惭愧。”沛玉实说道。
“文章天成,那姓张的已经死了,又如何天成?”无心暗暗摇头,“阿弥陀佛,想公子也知道,老僧久居天君陵,对当地传闻逸事也听之一二。公子所写文章竟与老僧所闻十分相近,公子与我佛有缘,慧根天得,若公子肯入我佛门,必能修成正果。”
“大师说笑了,小生拙劣愚笨,若贸然落发,必对佛祖颇大不恭,恐反而有辱佛门清静。况小生久恋红尘,即使入得佛门,亦难清心寡欲,恐不能称大师心意。”沛玉推托道。
无心知他不肯轻易落发,微叹口气:“公子不肯皈依我佛,实是佛门憾事。只是老僧曾听闻一段故事,想说给公子听听,或可对公子有所帮助。”
沛玉感兴趣道:“大师请说,小生洗耳恭听。”
无心这才说道:“一千多年前,那时昆山还没有天君陵这个地方,人间战乱纷起,只缘天界也是一片混乱,故才央及百姓。话说当时有位天君,因耽于饮乐,不管凡间灾难重重,被他妹妹天姝和两个少年合力诛杀,终至魂飞魄散,在茫茫黑河中经历万劫不复的磨练……”
沛玉听及天姝名字,不觉一愣,他因做梦偶得的《琼花劫》里不正也有这个人吗?他不由凝神细听无心再说下去。
“天姝以下犯上而被天君所废,虽有功天下,但终还是被贬为凡人,再不能位列仙班。那日,她失去神道,落在了扬州地界过起凡人生活,但是,其时天下尚乱,一个女流要想谋生谈何容易,她只得做起为人推断前程占卜吉凶的营生。这倒是个好生计,出外行商的、谋求富贵的、询问姻缘的、探究寿命的都纷纷找她,她也算得准确,逐渐也积累了一份家业,在扬州城北置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