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放过?”
“买家为什么要买?”
“附近是石油开发区的话,他们计划在你的那块土地上发展成一个商住中心,必可图利。”
“好,我考虑。”
当代表我管辖那块地皮的伟特药厂行政部寄来买卖草约后,我实在无法抗拒那个出乎意料之外的收购银码。
李元珍说:
“大嫂,不要卖,既有人肯出这么好的价钱,必定物有所值。”
我细心地考虑之后,并没有接受李元珍的意见。
终于,我签了地皮买卖的合约。
因为世界上只有买错,没有卖错货品这回事。不会卖错的原因是在乎套现之后的金钱运用是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譬方说,我利用了手头的这笔钱,去进行改建麦当奴道的大厦,能赚回来的钱比守株待兔强。
况且我的根始终在香港。
这个信念与抉择,自七十年代起,经历了二十多年不变,使我成为巨富。
当时的决定也有些迷信的成分在内,侯斯顿是我的运气所在,在其上进行的交易,无往而不利。
我相信当初为了一份直觉与特殊感情把侯斯顿的地皮买下来,就是为了成为我今日资金周转的救星。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苦难,我体会到一条人生大道理。
大顺之后必有大逆,大逆之后也有大顺。
风水一定轮流转。
遭受到这几年的挫折,翻身之日应已在望。
问题是真有东山再起的一天时,如何控制局面,在大顺之中迎接甚至制造小逆,以祈保住江山。
我当然累积了经验,有我的法宝了。
我把要飞往侯斯顿成交的消息分别告诉唐襄年、傅菁与三姨奶奶。
唐襄年的反应最好,他喜形于色道:
“心如,你从历练中精灵起来了,这才是值得恭喜的地方。人的运来福至,要把握着才会有大成就。”
他是绝对赞成我把投资重点放在香港的。
我们若不是坚持这个观念,八十年代香港多少富豪走资海外,都在九十年代计算得失时吓一大跳,只有我和唐家死守香港阵地,且早早决定商业进军内陆的抉择,证明是聪明的。
至于傅菁,她的语调有点不置可否。
我说:
“你并不以为是明智之举?”
她连忙否认,道:
“不,不。请原谅这阵子我是有点私人的小难题,令我分了心,较难集中精神在分析商务之上。心如,我只能衷心地祝福你。”
很多时,朋友不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