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进修营,负责教授国画和传统艺术。那时候国民党虽已非执政党,也尚未合并改名,但仍旧拥有原先专政时期所设立的这些旧有的党机构,并未全面让由执政的政府当局经管。
甫进入廿一世纪的台湾虽然各方面早已踏过种种早期国民党专制与戒严时期的桎梏,政治与社会已相当开明与包容。但跟对岸中国的关系仍处于严重对抗阶段,内部虽一直未有真正浮出表面的省籍意识之争,但统独的争议却仍是尖锐敏感的议题。社会与文化也处于所谓过渡的转型期。电子革命后来到的X世代在各政经商学等各阶层尚处于新荀冒尖阶段,还未全面顶上接递。整个社会各阶层还是早年由大陆迁台的国民党时代制式教育产生的一代领导与掌控。
基于上述关系,当时救国团所吸收与接纳的海外学子,主要还都是台湾移民出去的第二、三代后裔。对于现在占大宗的大陆出去的移民子弟,出于政策,并不接受他们进入台湾。
另外所谓老移民后裔来台加入活动非常少,跟更早时期人数比率与热烈,已不可同日而语。原因可能是那时可能由于大陆正逢政策开放与赶上经济蓬勃起飞的开始,对国外的老侨是很大的向心力,所以因之老侨或者外籍人仕,经由他们的父母或学生经由学校的管道多半会申请到对岸类似的对等单位去了。
虽其时海外华人比率,由中国大陆出来的移民和留学生并未如现在一样成为侨民主体,尚未占绝对优势,但在人数上台湾移民虽已非多数来源,可是由于早期的岛内经济成就,和起步早,各方面还是领先走在前面。
那一年暑假期翟济深领导教授的班上共有约廿余名的学生,绝大部份就都是这样台湾出去的留学生的后裔,或者经济移民在侨居地出生的第二代。
可是周佳妤,凯茜。周却是从美国西岸北加州来的土生ABC华侨孩子,那时候的她还不像现在作空中小姐一样,国语说得朗朗上口。翟济深记得她是班上唯一完全不会中文或广东话的学员。而其他的学员由于家庭关系,而且多半又读过当地的中文学校,一般多多少少尚能用本地语言沟通。
虽然凯茜周不会本地语言无法像别的学员与本地人打成一片。但由于面目姣好,个性开朗。在学员里面倒颇受人喜爱,在班上和课余一直很活跃。
救国团各科教师不仅要负责在课堂教导各科本业教学,课余尚要辅导学员,教课期间得住入营区跟学员照料生活一起。
所以整个一个半月的学习营生活,师生日夕接触。教师不仅传授专业的各种工技艺术也是生活上的指导与监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