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随身携带的电脑放在小咖啡桌上写写弄弄。 翟济深端来两人的咖啡,坐下后,好奇地问她: “是写诗吗?” 周佳妤写的诗作经常在她学校的校刊发表。 “哦!没有。”女孩笑着回答: “只是看朋友来的邮件,顺便回信。” “怎么没接上电话线路,怎么上网?” 惊讶地询问。 “哦!是用我手机的号码无线连线的。” “哇!你们这些学生真先进,我都不知道有这么方便的设备。” “这很普通啊!”周佳妤面露不解,又说: “我的手机也一样可以查邮件和回邮,只是打字不方便。” “啊!是我跟不上新科技。”老师自嘲的说: “好像你们这批美国来的学生,每个人都带着一台膝上型电脑。” “也有人没有。” “每天都有很多电邮要回覆?” “还好,总会来往一些。大家主要都是用来玩游戏。” “难怪你们被称呼是E 世代。网路不但是交住工具,更是趣味所系。” 老师下结论。 “大家都很寂寞,没有网路连系,生活还能有什么乐趣。” 周佳妤解释。 “天哪!”翟济深作出惊倒的表情。 “你才十五岁呐,听口气好像比我还老。怎么回事?还没进入生活里面,却好似备历人生沧桑。” “是吗?我曾读过一个诗人叙述他少年时感到的忧伤烦恼,更远远忧痛过于老年时经历丧落沦失在世上所曾拥有事物感情后的伤痛。” “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好比较,每一时都只能感受当时的情境。所有的忧愁伤痛都是当下的最深重的难过,任何时间都一样难受。只不过经历多了,有了适应力,或者说是麻木迟钝了。后面来到的伤痛苦难若不那么强烈,大概是这样的缘故,也许这就是其间的差别。” 离开咖啡店时,街上已灯火辉煌,夜的台北又成形。
周佳妤伫候店门口张望四方街市,光耀闪烁,摊贩汽机车和人流凌乱成一片。
“夜晚的台北市最迷人罗。”
她向甫出咖啡店的老师叹服。
“是吗?”她老师举目望一眼混乱的周遭,没表示同意。
“你们那边修整惯了,换了挤窄的地方,看起来倒颇有生气。”
说着,翟济深急步走向人行道沿,试图拦辆计程车送女孩回学园。但他一连招了好几辆都没成功,这时间正是计程车热流量时刻,不容易招到空车。即使是空车也都蹓挤在路当中一驶而过,仿佛视若未睹路人的招手,他们要去更好的定点,招搭较长程的客人。
“要不要我们用走的?这儿离学园不远。”
跟在旁边的女学生忐忑地提议。
“也好。我们走过去沿中山北路走回去,好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