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门,承远的唯一感觉就是:原来赶路比练功还辛苦。
开茶棚的老汉应了一声,给倒上茶来,抬眼见承远那张脸还稚气未脱,不由“哟”了一声,问道:“您是哪家的小少爷呀?咋一个人儿就出门了呢?”
承远睁大了他那双又黑又圆又亮的眼睛,瞅瞅那老汉,又瞅瞅自个儿,“扑哧”笑了出来,赶紧摆摆手,“老伯,别开玩笑,我不过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哪儿是什么少爷呀?”
“普通人家?”老汉怀疑地看他一眼,把白手巾往肩上一搭,“难不成我老王头在这三岔口三十来年的茶棚白摆了?”
承远暗地里伸了伸舌头,心想自己有这样的养父养母,还真算不上普通人家,倒是自己有意欺骗老人家了。于是堆出一副笑脸,岔开话题:“对了,老伯,请问上长安城哪条路最近哪?”
老王头绽开一脸笑纹:“小伙子还真懂事,这话呀,你问我就对了!”他听承远说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称呼也就自动变成“小伙子”了,“我老王头在这三岔口摆摊三十来年,这南来的,北往的,哪个不从我这茶棚过……”他越说越起劲,口沬横飞半天,还没说到路上头,承远心里不由暗暗叫苦,恰好见一蓝一白两个布衣汉子向茶棚走来,连忙说道:“老伯,您有生意来,先招呼客人吧!”
老王头的声音嘎然而止,他转头向外看了一眼,忙迎了过去,热情地招揽:“来,来,来!二位爷,请进来坐,我老王头的茶棚,三岔口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承远总算吁了一口气,拍拍胸口,他可没想到那老王头这么多话,还是去问别人好了。
那两个风尘仆仆的人一走近,老王头滔滔不绝的话突然消了音。承远好奇地抬头去看,只见那两人已进来了。原来那较斯文的中年男子一身白衣,而较壮硕的蓝衣汉子,襟上也滚了白边,腰束白布,两人都是一身热孝,难怪老王头忽然噤声。
那两人举止倒不拘束,要了两碗凉茶,也不搭理别人,自顾自对饮起来。
老王头对那两身孝服似乎有些忌讳,虽不好把人赶出去,却也不太有劲招呼那两人,斟好了茶,还是晃到承远面前来,打开了话匣子:“小伙子,你刚才不是问我上京的近路吗?我跟你说……我老王头别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