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去吃饭,要是不出去呢,我就步行去彼得那里,顺便在那些老
居住区常见的破旧小店里买些东西到他那里去煮。自然他本可以开他的大众车来接
我,不过老让他接送他不大乐意,此外我也不想让房东太太看见,免得她瞎猜。我
不知道今晚是不是要出去吃饭,彼得根本没提这事,因此,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
到小店里买了点东西。他昨晚喝了酒,胃口也许不会很好,晚饭还是简单些好。
彼得住的那地方不算很近,但是乘公交车去又反而不方便。它在我们居住的那
个地段的南面,在大学以东,那个地方已经破烂不堪,几乎像是贫民窟,几年之内
就要全部拆除,重建高楼。其实那里已经建好几幢楼了,不过彼得住的那幢还未完
工。那幢楼里只有他一个人住,他是临时住在里边的,租金只有大楼建成之后的三
分之一。他通过熟人租到了这个房子,这个人是他在代理一桩合同纠纷案官司时认
识的。彼得目前还是见习律师,收入不是很高例如,要是按照价目表付租金的
话,他就住不起这套房子不过他那个事务所不大,他在里面的升迁非常快。
整个夏天我去他那儿时,总得先穿过一堆堆大块混凝土构件才能走到前厅门口,
房子里面地上又都是些防水布盖着的物件,上面落满了灰尘。上楼时有时还得跨过
石灰槽、梯子和一捆捆的水管;电梯还没有开通。有几回我还被工人拦住不让上去,
他们不认识彼得,坚持说上面没有人住。为此,我还得同他们为伍兰德先生到底是
不是住在这里争论不休,有一次,我干脆带他们上七楼,让他们亲眼瞧一瞧彼得本
人。我知道星期六下午五点钟是不会有人干活的,说不定这个周末他们会连体三天。
通常情况下,他们干活似乎不紧不慢的,这一点很合彼得的心意。还有过一次罢工
或者停工待料的事儿,工地上停了下来。彼得就巴不得它停工,房子建得越慢,他
享受低租金的时间也就越长。
大楼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了,只剩下最后的修缮了。所有的窗户已经装上,工
人用白色肥皂在玻璃上涂画了几笔,提醒人们留神不要跨过去撞上玻璃。玻璃大门
在几个星期之前已经装上,彼得给我准备了一套钥匙,这倒是少不了的,因为给来
客开门的闭路通话系统还没有接通。大楼内部还未装修,铺地面砖,油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