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逸想着,应昭或许想要倾诉些什么,正想着,他就开口了。
应昭叁言两语就概括了童年的苦痛。
祝逸听着,想得却很多。
他是个早熟的孩子,早早懂了大人的事,早早成为了大人,此后二十年便日日藏起自己的情绪,也藏起自己的需求,活得像个要赎罪的人。
可他又有什么罪呢?
他背负的是别人的陈腐、别人的贪欲、别人的歧视和别人的冷漠。
应昭的父亲是家中独子,应家封建,即便在21世纪,仍坚持认为只有儿子才能把“应”氏香火传下去。
他们动用关系和金钱手段,查胎儿性别,连骗带逼让应昭mama打了两次胎,mama就得了产后抑郁。但他们只告诉应昭mama疯了,等应昭大些懂得了,再带mama去看病,那时却已经难治了。
应昭小时候,“疯子”mama什么都对他讲。
她说,恨他父亲,也恨他;他父亲杀了他两个jiejie,而应昭是踩在她们的冤魂上降生的,一辈子都有罪。
对于孩子来讲,是非是简单的,他选择站在mama这边,不再期待父亲的爱。应昭七岁那年,报了警,请警察来抓mama口中的杀人犯,父亲不在家,mama以难得的清醒送走了来家里的警员。
关上门,mama如往日一般念叨着恨他,说完却抱着他痛哭。那是应昭记事起第一次感受母亲的怀抱。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十一岁,刚刚性成熟的少年在一个茫然的早上,刚从床上坐起来,就瞧见了掀开的被子和mama厌恶的眼神。
她说的话像魔咒一般把少年的青春变成了羞耻。
“你和他没什么不同。”
“男人都会变成强jian犯。”
“我根本没想过要你,是他强jian了我。你是强jian犯和杀人犯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
少年从此把正常的欲望当成罪恶和肮脏,在每个早上惊醒,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用寒冷、疼痛强制消灭自己的一切冲动,也消灭了对性的好奇。即使渐渐成年,明白了正理,那种阴影却不能轻易摆脱。
祝逸听着,天然的感性把故事想得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