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商检公司就是以服务和质量取胜的,要是这么污七八糟个搞法,不把名声搞砸啦?”姬逸夫很生气。其实他早就对王经理心怀不满。原来说得好,必须找素质高、懂英语的。王瑗来后,经他观察,根本就不会英文,不过是王经理一个同学的妹妹而已。
姬逸夫当天就把从薛翠那儿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报告给王禾。王经理听了没太动声色,只是呆呆地望着姬逸夫,略微顿顿,之后不痛不痒地说:“你可以找她谈谈嘛,该批评就批评。”
姬逸夫心想,你介绍的人,让我去批评?我干嘛去得罪人啊?这件事肯定不会孔穴来风,薛翠跟王瑗又无缘无辜的。这种人怎能留在公司呢?就说:
“王经理,咱公司可刚有起色,可别叫一个苍蝇坏了一锅汤,叫咱们说不明道不白的!”
王经理未置可否地没言语。
王经理是东北人,有强烈的事业心。1965年考上西北大学英语系,和孔蜀的情形相仿,入校后几乎主要就搞了“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和复校闹革命了。后来的复课学习总算来了,可惜没多久就被分配到省立建筑公司办公室作秘书,搞宣传。78年经人介绍,调来巨方市外贸局办公室,为局长当秘书。至79年中旬,又通过别人介绍才调来巨方商检局当翻译。多年的官场生涯,使之谙熟官场的阴阳变换和尔虞我诈,也造就了他的思维方式——不管甚么事,他都会先划个问号,然后在进行自我防范时,就把对方想坏了。
随着薛翠和张进步多次在姬逸夫耳旁唠叨王瑗的劣迹,姬逸夫也多次在调查获得印证后向王禾作了汇报。但事与愿违,王总分析判断的结论却是:姬逸夫跟我吊蛋!
就这样,在王总和姬逸夫的摩擦中,88年底临近了;同时,改革开放的第一轮热浪的余波也渐渐平静下来。
88年8…9月间,国务院三令五审禁止党政机关利用权限便利,参与流通领域的商业活动,为本部门本单位谋取利益;动员开展全国性的经济整顿和检举揭发吃要回扣活动。
巨方商检局党组也向当时响应中央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号召时一样,雷厉风行,闻风而动。
1988年9月底,巨方商检局党组给巨方商检公司发了红头文件,要求自10月1日起商检公司停止接受任何商品的报验和检验工作,停止咨询服务。王禾经理开完整顿会回来跟姬逸夫一边传达,一边叨叨:“看郭局长吓的那样儿,当初让干也是他,现在不让干也是他。停就停吧,甚么也别干了。”那些日子,每天电视里播的都是号召检举揭发收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