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的行为。
这时候,他又如何去控制嘉靖膨胀的“父子人情”呢?】
朱棣恍然了:“所以张璁其实也并不赞同把我挪出去,对吗?”
说实话,朱棣对嘉靖一朝,他耿耿在意的,永远是自己被挪出去了。
“你就不应该待在嘉靖一朝,白白落了幸臣之名!只要你向我效忠,我自然让你改革!”
【嘉靖后期是利用后期越来越强的皇权,疯狂的给孝叠buff,给礼叠buff。
杨廷和,乃至张璁的失败,都让这个被私情无限叠加的“孝治天下”的观念被深深强化了。
这就使得张居正面临了和李贤截然不同的高压舆论环境。
李贤最多被自己弟子嘴一下,前面还有那么多一起摆烂的前辈呢,杨荣被两次夺情都好端端的。
张居正却需要对抗被大礼议重塑的整个孝道社会。】
朱棣听着王阳明的论点,本是很喜欢的,重人情,将心比心嘛。当然,最关键的事,这心学,源头在他。
现在,这大礼议的正面、反面都是自成体系的儒家思想,却都无法解决“情与礼”的矛盾。
被嘉靖这么一搅和,感觉“孝治天下”四个字都脏了……
咋回事,为啥感觉那摄宗很难呢?难道这是什么嘉靖受害者联盟的将心比心吗?
朱棣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中。
【丧事初闻,被张居正举荐进入内阁的吕调阳、张四维就提议效仿金幼孜、李贤旧事,夺情起复。
这无疑出自张居正的授意。】
老朱:“???”
老朱震怒,老朱靠嘉靖这不孝子重新夺回了震怒的本事:“内阁才几个人,他是首辅,底下还有两个小弟!这江山已经姓张了是吗?!”
朱植:“张姓朱氏义子!”
大家:“?!”
大家亦感到震惊:竟没有放弃吗?我以为你只是说说而已啊。你这么无所谓你未来孩子的帽子颜色吗?
【彼时改革刚铺开五年,万历又才14岁。
是“今皇上圣学,尚未大成;诸凡嘉礼,尚未克举;朝廷庶事,尚未尽康;海内黎元,尚未咸若”的多事之秋。】
大家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