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住在罗家大院。次日晨,义军从观音桥向对岸山堡的五子营八安寰营的清兵发起进攻。义兵们端着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冒着清兵的毛瑟枪、五子枪、九子枪等射出的枪弹,冲过观音桥,在马鞍山与清兵展开了一场大血战。正在激战中,从成都传来了清帝退位的消息,义军又经观音桥撤回威远。这段时期,年仅七岁的罗世文亲眼看见起义军扛着土枪、长矛,头扎白头巾,住在自家大院,就十分好奇地前去听起义军讲打仗,杀清兵的战斗故事,听他们讲推翻满清皇帝的道理。不几天,起义军回到观音滩,许多人手里都提着一串一串的清兵的耳朵(当时义军以此论功请偿)。义军还抓住了一些清兵士兵,要当众斩首。罗世文家族的长辈出面为这些士兵求情,说这些士兵都是无辜的,杀了怪可怜。于是义军就把这些俘虏留下来了。不久,义军撤回了威远、荣县。但是,起义军推翻满清皇帝的壮举和他们英勇战斗的事迹,却给罗世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5年底,袁世凯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其他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公然演出了复辟帝制的丑剧。这年12月25日,也就是袁皇帝“登极”前一星期,蔡锷在云南组成“护国军”,宣布独立,并于1916年1月,分三路向四川、贵州、广西进后,讨伐袁世凯。其时,朱德率领一个旅转战和驻扎川南一带,朱德部下一位姓张的连长讲故事。张连长经常受朱德之命,率一连人驻在观音桥。11岁的罗世文经常和同学一起请张连长讲故事。张连长经常受朱德旅长的指导,思想比较进步、他给孩子们讲:“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独吞了革命果实,投靠外国洋人,压迫国内人民,大搞专制独裁,还要想当皇帝。我们云南“护国军”在蔡锷领导下兴兵讨袁,就是为了推翻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保护国家民族的利益。罗世文听他讲得很有道理,又想起小时候看到的辛亥革命军战斗的情景,对讨袁的护国军十分尊敬,对妄想称帝的袁世凯充满了仇恨。晚上回到家里,恰好窗前的腊梅开花了。黄灿灿的小花,迎着凛冽寒风,傲然开放,在晚风中散了出幽微的清香,使罗世文心旷神怡。他在梅树下久久徘徊,蓦然想到:今天,北方正是冰封雪裹,寒风凛冽,可我们这里,怒放的梅花却预告着春天的到来!这不正象征着当今中国的政治形势吗?这盛开的梅花终究胜过那富贵的解语花,温暖的春风一定会融化那漫天的冰雪!想到这里,他不禁欢快地跑进屋里,提笔写下了《咏梅》诗:
北国银山冽,
南庾已报春。
浮香羞解语,
寄意陇头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