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先生生前也诙谐地说过:“谁要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可见,研究和探索新闻标题的制作对于作者和编者尤为重要。
当下,新闻媒体传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新闻资源竞争的惨烈硝烟味随处可嗅,许多媒体改头换面、不断包装,力求推陈出新,势必对标题制作要求更高。但是,翻开报纸,也不难看出,一些空洞华丽、乏味冗长、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的标题屡屡见诸报端。从某种程度上讲,削弱了新闻事实的价值,降低了报纸的质量。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失去读者,对报纸的品牌形象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反之,一些报纸为了追求标题的冲击力、渲染力,过于夸张,文不对题,剑走偏锋,有失新闻的真实性,也同样对读者带来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所以,新闻标题的“蹩脚”,除了与新闻事实本身不新,写作方式程式化,表现手法陈旧有关外,取决于写作者的文化修养水准、生活实践体验和对新闻事实的真切感悟和敏锐捕捉。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制作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标题制作尽量避免程式化、一般化。尤其对企业报来说,会议新闻标题的制作,既要从企业宏观方向上把握,又要注重具体的新闻事实的传递,如果稿件的表现手法过于陈旧,往往会使编辑感到很棘手。会议新闻的标题制作一定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使会议新闻的语言力求口语化,找到真正的新闻点是关键。避开常规化,从细节中提炼。比如2月6日《北京青年报》一则会议新闻标题就富有新意:
主题是:一个会议记录了20条 一百米走了10分钟
副题是:昨天,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参加市政协专题讨论
这则标题选取了会议中的两个细节,一个是专题讨论上20位委员发言,市委书记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了20条;另一个是市长从会议室走到宾馆门口,不足百米远竟然走了10分钟,和委员们交流讨论,言犹未尽。这则标题形式对仗,内涵丰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同时,标题本身就给读者一个悬念,促使读者读完全文。
《新民晚报》一则消息称:本市召开会议认真部署严防“问题猪”的措施,畜牧、工商、公安、卫生等八个部门携手结成进沪生猪及其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严格清理不洁肉品赖以藏身的角落,保障市民吃上放心肉。这则消息的标题是:
主题是:八顶“大盖帽”盯牢“一块肉”
副题是:上海多管齐下严防“问题猪”
这则标题突破了叙事式的表达,运用老百姓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