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如此,我们的文学理论批评才能真正科学地准确地把握我们这个时代文学发展的主脉搏。
近年中国校园小说创作走向
张永禄
(200436…上海大学中文系)
校园小说是一种以校园生活为题材,以青春气息为精神质素的现代小说样式。我国的校园小说是伴随着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诞生而产生,随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而一起成长的。虽然1949年之后它曾经一度沉寂,但它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校园小说有四部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1916年陈哲衡创作的校园小说《一日》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小说;1976年刘心武的《班主任》的发表,标志了新时期文学的开始;1985年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开创了“先锋写作”的先河;1998年蔡志恒的《第一次亲密的接触》是我国的一部网络小说。
由于写作者身份的差异,作为类型的校园小说呈现出两种视界。学生身份的写手,对当下的生活直裸裸地进行思想和情感描摹,别具一种率真之气。他们是校园小说的剧中人,亲历者和讲述者,也是校园小说的主要读者,对他们校园生活最具有发言权;非学生身份的写作者,用“回忆”视角和“怀旧”情怀历史地书写“我”那遥远的校园,是过滤后的记忆之真,情感之真。
尽管客观上,这两种视界有一定的差别(他们也构成了校园文学的层次化、丰富感和纵深性),但是,他们交融在青春的旋律上,青春性是校园小说作为独特风景的焦点,也是作为该类型小说的核心所在。翻开一篇篇书写青春的文字,字里行间流淌的是一曲曲年轻而激情的歌唱。花样年华的学子们在一个相对远离俗世的空间书写自己的快乐和忧伤、壮志与失意、坎坷与曲折、渴望与骚动、沉默与喧嚣,这些感受是他们的专利,没有经历岁月的磨蚀和浸染,质朴,本色,本心而率真。在文本的创造上,他们很少受到各种艺术陈规的毒害,没有门户之见,奉行拿来主义,心之所至,笔之所至,是“我手写我心”的文学。因而,校园小说的形式从来不是铁板一块,是异彩纷呈的,充溢着创造的生机。
由于诸种原因,校园文学以前多以文学社团活动的方式局限于校园内,只是到了90年代才获得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和空前的繁荣。这表现在:1、作者队伍不断壮大。2、创作百花齐放。这突出地表现在创作领域的不断拓宽,小说文体和网络、影视、动漫等视觉艺术的多方位融合,以及各种写作风格的大胆尝试。3、发表阵地灵活多样。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