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可以说是文学最古老的主题。《诗经》“国风”中相当数量的篇幅都是以此为主题的,汉代《烈女传》,六朝如《列仙传》、《搜神记》都录有优美的爱情描述,到了唐代,文人开始有意识创作小说,《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长恨歌传》、《莺莺传》等以言情出位脍炙人口……不过,现代意义上的言情小说,虽从以上文本脱胎而来,但成型和流行还在清末,代表作有狭邪小说《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海上花列传》等,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一度盛行,带来了言情小说的鼎盛。
爱情是小说的永恒母题,几乎所有的小说都会涉及到爱情,但我们不能由此把所有有关爱情的小说都归入言情。只有当小说中的情爱不再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元素,也不仅仅用于衬托其它主题的时候,这样的小说才能说是言情小说。这样说来,《烈女传》便不算言情小说,甚至被称为“百分百爱情小说”的《挪威的森林》,在我眼里也不算言情小说,它的主题仍是成长和死亡。言情小说有两个基本类型:浪漫型和现实型。言情作家中女性占很大比例,言情小说受众中,女性是绝对多数;言情小说与商业、影视的关系十分密切。
虽然中国当代言情小说的直接始祖“鸳鸯蝴蝶派”当时的主阵地是在大陆,但当代言情小说的流行却始于港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大陆掀起了“琼瑶热”,代表作:《窗外》、《几度夕阳红》、《一廉幽梦》等,九十年代,又迎来了“亦舒热”,代表作:《玫瑰的故事》、《假如苏西堕落》、《圆舞》、《同门》等。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开放的中国社会处于文化环境相当保守,一般人缺乏在现实中寻找浪漫的机会,琼瑶的理想主义浪漫言情小说迎合了普通人的织梦愿望,因而大受欢迎。亦舒却只有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市场经济发达,文化氛围宽松,人们尤其是女性充分享受了情爱自由,而自由又带来种种困扰后,才会被人所理解。两位作家不仅在对爱情的理解上有所不同,语言风格上也大相径庭,琼瑶的小说有浓厚的古典气息,多用诗句,含蓄典雅;亦舒小说则句法简练,语言辛辣,融入了很所现代写作技巧。她们的区别还体现在读者阵容上:琼瑶的读者大多是一些年轻的女性,其作品尤其受校园中的女学生和家庭主妇青睐。
中国传统女性在生活中的位置大多是处于从属地位,缺乏经济独立的能力。“家庭”,当然也包括组成家庭的前提“爱情”在她们心目中便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女性一生的“事业”都是在家庭圈子中进行的。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