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的人
首页

第1部分

离边关

——献给驻守在中哈边境线上的农十师一八五团父老乡亲们

友东“面对弯曲的界河,背靠伟大的祖国。铁丝网下种庄稼,界河边上牧牛羊”。在祖国最西北边缘的中哈边境一线上,有一个已经在这里驻守了整整四十多年的兵团农场—农十师185团。四十多年来,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种政治田,放政治牧,在捍卫着祖国领土完整,捍卫着民族尊严的同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把昔日的蛮荒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建起了现代化的城镇。他们用忠诚铸就永不移动的丰碑,感天地泣鬼神。

被称为“西北边境第一团”的农十师185团是在1962年境外势力策动“伊塔事件”、边境局势动荡之际,授命组建成立的边境一线团场。该团地理坐标东经85。31/44//…85。56/20//,北纬47。57/58//…48。26/02//。团场西面紧靠中哈界河阿拉克别克河,北面是阿黑土别克沙山以北的叶西盖中哈国境线,当年由中方实际控制的55平方公里土地如今已经全部划归我国。

走在长长的边境线上,看到中哈两国边界上各不相同的哨楼,还有185团的广大职工群众,我们深深地感受到,185团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种责任,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责任。

哪里黄土不埋人

“献了热血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对兵团人的最真实写照。想想,连子孙都给奉献在边关了,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张照汉老人家却觉得子子孙孙都应该把根留在这万里边关。

今年66岁的张照汉老人1964年从山东军区复员专业后,响应党的“到边疆去,大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直接来到了185团,老伴儿王桂兰第二年也来到了这里。今年的3月,已经是他进疆40周年的日子,提起那些辛酸的岁月,老人家感慨万千。

张照汉回忆到,他们到达185团时,由于“伊塔”事件的影响,当时还是中(国)苏(原苏联)关系最紧张的时刻。吃黑面粗粮,住地窝子都自不必说,当时一直在基建连队工作的他确实吃了不少苦头,由于自己小时侯没上过一天的学,直到当兵时才扫的盲,张照汉和老伴儿都只能在最苦最累的生产第一线默默地奉献着。一直到了1991年,时年已经五十多岁高龄的张照汉终于成了一名“知识分子”,当上了团中学的党支部书记直到退休,老伴儿则一直种地种到退休。在这边境上生活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张照汉和老伴儿累计回过4次老家。198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

相关小说

妻孝 其他 /
妻孝
性心魔
《妻孝》作者:性心魔。当心情转变了,也就感到了身体的需要,饥饿感袭来,吃着儿...
563859字05-09
极品小姨 其他 /
极品小姨
林浩云
我叫林浩云,是一名高二学生。由于离家远的缘故,平时我都寄宿在学校,只有双休日...
1805263字05-09
引狼入室 妻子陆文凝前传 其他 /
引狼入室 妻子陆文凝前传
void_ray
"/> <meta property="og:image" content="http://www.sz108.net/files/article/image...
7023字04-26
野玫瑰 其他 /
野玫瑰
鹿时安
傅斯延看着眼前的女人,她长发微卷,深色的头发衬得肤色愈发白皙。 赵今曼抬头看着...
45843字09-13
合家欢 其他 /
合家欢
春暖花开
姨打电话和我说爸妈又吵架了,这次吵得特别严重,小姨说妈妈吵架过后行为很过激,...
274594字05-09
锦绣江山传 其他 /
锦绣江山传
killcarr
庙中三男俩女正围坐篝火交谈,其中一个英俊的华服少年神采飞扬地道:「这次由沐师...
934540字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