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的数量、亲和力及激发反应的能力可因受体分子结构或构型的修饰、细胞膜流动性改变或g蛋白的变化等因素而发生调节性改变。机体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受体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作受体脱敏。敏现象被视为机体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负反馈调节,其机制可能是:
1.受体发生可逆性的修饰或构象变化。最常见的是受体磷酸化导致g蛋白脱偶联。
2.膜上受体数目减少。膜受体与激动药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被内吞而造成数目减少。
3.受体数量下调。由于受体降解加速,或受体生成减少所致。
4.g蛋白减少。由于g蛋白降解增多或表达减少,使g蛋白偶联受体反应性降低。
与受体脱敏作用相反,长期使用一种拮抗药会导致受体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增高,称为受体增敏。
受体调节
若受体的调节性改变只表现为数量(或密度)的增加与减少,则分别称之为受体上调和受体下调。通常,反复使用受体激动药或其浓度增高时,受体下调;而长期应用受体阻断药则受体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