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农民,他俩都是闻名遐迩的大贤人,俩人从前都是战国时代翩翩浊世佳公子,魏安僖王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魏无忌是战国四君子之一,曾窃符救赵,美名远扬。
魏无忌的名气如此之大,就连他的两个门客——张耳、陈余,也都攀龙附骥,成了蜚声国内的人物。其中,张耳原是大梁(今开封市)人,他给当时大梁城里的魏无忌当宾客(也就是门客)。后来,张耳被一个漂亮的有钱寡妇看上了,准确地说是被这寡妇的爹看上了,娶了这有钱的寡妇(你说这寡妇的爹算是能掐会算么,如果能掐会算,怎么会把女儿弄成寡妇?如果不是能掐会算,但把女儿嫁给张耳,却是看对了炫)。张耳拿着岳父赠送的巨资到外面活动,当上了魏国外黄县的县令。张耳当了县官,有了自己的势力,于是也招养门客,家在当时汜水郡沛县的刘邦先生,就曾一度游走他门下,做了一段时期他的宾客。刘邦能够当上泗水亭长,大约也和曾经在他那里镀金得到他的推荐信有关。当时为吏需要有人“推择”,而张耳是个知名贤人,又是县官,自然推荐信很有分量。
这些都是战国时代的事。张耳是外黄县令,大约有些政绩,此外又养门客,这些门客到处游走诸侯,结交豪贵,就可以传说和扩大张耳的声名。于是张耳就成了当时颇为知名的贤人。
陈余也是大梁人,喜欢儒术,他的发家史跟张耳差不多,也是娶了一个富家大款的闺女,他跟张耳的关系特别好,好得要命,号称“刎颈之交”,就是可以为对方去死。由于陈余比张耳出道晚、年纪小,所以陈余把张耳当做父亲辈来侍奉。
秦国灭掉魏国以后,这爷俩作为魏国大梁人,都不想跟秦朝政府合作,秦政府也出资一千斤黄金和五百斤黄金分别购求他俩的人头。可见他俩名气很大,脑袋这么值钱,并且肯定也是反秦言论很强,所以被通缉。
于是俩人就“亡去”(逃亡),改了名字,跑到了陈城的一个小区,当了看门的,职务叫里门监。
陈城里边的居民,和其他各个县城、乡的城里的居民一样,是按“里”来居住的,里类似现在的居民小区,但是有围墙,“里”里边还有里吏,负责这个里的治安、征税乃至组织和管理生产——当时的里比现在的居民小区更像个社区,它不单单是个居住单位,同时是生产行政单位。这个里,也叫做闾,或者有说法是,这个里的大门,叫做闾。所以,“闾左”确实是个城里的概念,所谓当初跟着陈胜的“闾左九百人”,不能简单就说是九百贫苦农民。
有一天,负责里门治安的“里门监”陈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