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彼此的印象都可能影响到双方的期望,“价格”也会随着每次的交谈而升降,朝着新的目标推进。
对于谈判者来说,讨价还价时,如果你不要求,你就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你的要求很少,就不可能得到太多。谈判桌上,如果你提出很高的要求,虽然你基本上没有机会得到高于其最初所提要求的结局,因为一旦开局的要求摆到了桌面上,讨价还价者就只能从这一点向后退,而不可能得到更多了;但是你至少能获得那些不要求或要求很少的人无法得到的那部分东西,甚至你还可能得到你所要求的全部。为此,人们虽然知道高要求总会导致僵局的发生,从而使谈判破裂,但是还是常常冒险提出高的期望。
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双方的最初要求总是最高的,或者说比他们想得到的要高。在价格方面,对于买方来说,他的开盘价是最低的可行价,而对于卖方,他的要价总是最高的。
开盘价的高低对于卖方尤其重要,这不仅仅因为开盘价的高低对最终的成交水平有实质性的影响,开盘价一经确定就为卖方的要价定了一个最高限度,卖方不可能在讨价还价中要求对方接受更好的价格,相应的要求和目标越高,最终能得到的好处就越多;更重要的是,开盘价的高低往往会影响到卖方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印象或评价。合理的价格估计常常存在于行为分析的领域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对费用的精确测算之中。在买卖市场的任何一个部门中,估价总是与那种“一分钱一分货”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人们总是将高质量与高价格、低质量与低价格联系在一起。因此,卖方在叫价时总是尽可能地叫高价,以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加其竞争力,同时也能为以后的磋商留下充分的余地。
有一个简单但极富戏剧性的案例,许多谈判大师都喜欢用来说明为什么应当把开盘价定得高一些。实际上这个例子的最终成交价格完全可能在低至10万元、高达85万元或其间的任何价格。当那些谈判人员用这个案例进行练习的时候,确实曾得到过这两种极端的结果。有一次,两个小组谈判时的最终成交价格是85万元,而另一次练习时,虽然所有的背景材料都保持不变,只更换了谈判人员,结果他们是以10万元的价格成交的。
当然,洽谈人员的谈判结果,大体上会落在一个平均值的附近,这个平均值大约为30万元,但其结果,占30%比例的成交却低于20万元或高于40万元。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洽谈人员对价格的期望不同。比较乐观的谈判人员,以100万元开始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