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兵打仗是为了吃饭升官,可不是为了送死,章嵩几天时间便葬送三万将士性命,跟着这样的统帅指挥官打仗,还不如回家种地。
北伐军将士不听令了,章嵩也毫无办法,他本想找几个典型斩首示众,以示军威,但遭到几乎所有将官反对,到最后他的命令根本传达不下去。
无奈之下,章嵩只能妥协,听从绝大多数将领的建议,率五万残军返回定州,筑城防守。
与此同时,向燕京方向递送军情,请求朝廷派兵增援。
军情送回燕京,得知不过短短十天便损兵五万,赵昚愤怒之余很快冷静下来,
章嵩虽然忠心,能守好都城,带好宿卫军,但并不是适合领兵打仗,因为他根本就不具备这种能力,也没有多少真刀真枪的打仗经历,此次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要怪就怪赵昚自己任人唯亲,任人不明。
怎么挽回败局,才是当务之急,是继续攻打真定府,还是回军燕京,这是一个问题,该如何决策,赵昚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
同时他也明白,在打仗这种事上,找文官商量是没用的,他们除了添乱,并没有多大用处,因为最终要上战场的跟金军拼死搏杀的不是他们。
杨丛义一病不起,称病不出,不再理北伐军之事,赵昚对他的想法很多。
原本不想再为北伐军事征询他的意见,也不想再听从他的建议,但前方战局不顺,眼下也不知道该用何人,赵昚便不得不去看望病中的杨丛义。
到了杨丛义暂居的府中,亲自来到他的病床前,探望他的病情,赵昚跟聊了一会儿,硬是忍住没有提攻打真定府失利之事。
不想杨丛义却当先提起,说他虽然旧伤复发,卧病不起,但还是很关心真定府战局,再次建议不要动用武力,强行攻占真定府,顺便打听最近战况。
赵昚就坡下驴,告诉杨丛义,十万北伐军攻打真定府很不顺利,章嵩并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也不具备野战能力,不到十天时间,接连吃败仗,十万大军死的死逃的逃,如今还剩五万军队,退守定州,筑城防守。
杨丛义沉默良久,然后说既然已经动武,就没有退兵的道理,到了定州,就守在定州,应该一步步压缩真定府金军活动空间,以打迫降,用不了一年,困居在方寸之地的六七万金军只能投降。
赵昚认同杨丛义的建议,接着说章嵩不适合统领节制北伐军,打算让他回来继续掌管殿前司、掌管宿卫军,问杨丛义何人可以接管北伐军。
说实话,这个问题杨丛义很早之前就已经考虑过,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