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还没到手的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王想终于体会到了一个富豪的快感。
忽然间,王想又悟道了。
116章 悟是非道
看着大屏幕上银行专用页面上那跳动着的那长长的数字,王想突然又悟道了。
想起小时候,那时好像有很多的小东西诱惑小孩子的,价钱还贼便宜,大部分前头都冠着零字头,不要一个计量单位的。
可爸爸妈妈抱着穷什么不能穷教育,富什么不能富孩子的死柱子不放。不仅死抠住自己的零用钱不涨,还整天唠唠叨叨的数落自己那些宝贝。
王想是个听话的孩子,就此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能抗得住诱惑就不花那个零钱,每个月下来,还把自己存钱的小卡刷一刷,看着那稳定增长的数字,想象着能买多少小跳糖、变形泡…心里很充实的。
上了中学以后,开始集体生活,换了大卡,前十分之一的人生的全部积攒不知道扔哪去了。又后来了,收拾东西从家里滚出来,开始单身汉日子的时候,小卡从不知什么地方冒了出来,王想请狐朋狗友庆祝乔迁的时候,用它结的帐,一口气花的光光的,不用再费心保管它了,少了个负担。
该怎么评价小孩子的这种存蓄的行为呢?
小孩子,很傻的。头脑简单的评论。
小孩子,培养了节俭的习惯,很值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评论。
据说人生的快乐是一个恒定值,小时候物质的缺乏会给以后的获得感增强基础。从人性上讲,快乐留在后面成功感较强,但从概率学上说,未来的东西未必实现,需要扣除折现风险。所以说,小孩子的事情,没有好坏的。这是水泥搅拌站的评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找个法官和稀泥。
世上的事情,如果不是生死攸关势不两立,非分出个胜负结束不了的话,大概都是一个不了了之的结局。特别是才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如果关心社会问题的话,往往发现讲道理是个很愚蠢的举动。
想当年,在学校里学习的,都是标准答案,连作文用词,都不管老祖宗喜欢乱造近义词,而非要分出个正误来。而到了社会上,网络杂志学术刊物、砖家叫兽政府机构,汗牛充栋的文章辩论了几十年,都没辩清楚房价是高了还是低了。
社会问题真的是没有对错的吗?
当然不是。问题如同一个点,只要处于一个坐标图之中,那么它靠近X轴,还是更靠近Y轴,那是可以量得清清楚楚的。极限的情况,两者相等,事实也是清清楚楚的。
而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