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宾呢。比之弱冠时的风采,倒是内敛了不少。他希望有些尘封的往事,可以永远消逝,可自从伍子曦的名声开始响誉京城,他便有种预感,二十年的太平日子要结束了。不过,未出的事情,他便做毫不知情,就事论事。
“皇上,臣以为季连瑞之死要查,丢了的武器也要查键,但最重要的是,朔北该换一批人了。”
伍子曦心中微惊,果然是两朝重臣啊!换了任何一个旁人,说这番话前都会斟酌再斟酌,即便是说也会婉转谨慎。唯独苏定山如此干脆果断。
宣帝长叹一口气,面露犹豫。
季连瑞的死,显然是有一方沉不住气私下里动手脚,无论是谁,宣帝要查,更要给他们个教训。流出去的武器,更要查,可惜追回来的可能不大,重点考虑的该是防范问题。而所有的问题归结到最后,都是人的问题。可若是如此,势必在朔北,乃至整个大彝都发生撼天动地的影响。
苏定山看出宣帝的犹豫,声音平静无波的说:“文帝二十年,征甘毕,时天降大雨,陷密林三日,粮草告急。文帝下令斩五千残兵,方保粮草之需。后得胜还朝,文帝为五千残兵正名,立忠义祠,颁罪己诏。后人多评文帝毒辣,又欺瞒世人。皇上,可记得当初自己所注评论?”
这段史实历来是争议颇多的一节,文帝一生四方征战,方有了大彝如今威仪八方的版图和地位,可其中几次手段之毒辣,也成了其伟业中的败笔,遭后人议论。
伍子曦也曾读过这段历史,说实话,以帝王之学来说,文帝是个出色的皇帝,绝对的功大于过。他相信,宣帝肯定也是同样认为。
果然,宣帝刚才那些犹豫,被苏定山的问题全然打散。不需要回忆,他记得很清楚当时的回答。
“成大事者有舍方有得。”
苏定山会心一笑,宣帝已知取舍,不需多言。
另一边的伍子曦暗自感叹,不愧为帝师,三言两语便能晓之以理。不过,如此一来倒是省了他不少工夫。打定了主意,又上前一步,说:“皇上,微臣还有一事。”
“何事?”大概宣帝正想着那件麻烦事,眉头始终未曾舒展,像是随口一问。
“工部尚书一职空缺至今,而眼下之事少不得从工部入手,臣肯定皇上早日选定尚书人选。”
季连瑞的事是个导火索,即便没有死,有些事也会爆发出来。而他死了,原以为会多走些弯路的,却恰恰相反,反倒越发的顺利起来。
当初华彬辞归故里时,宣帝留了工部尚书的空缺,众人纷纷揣测其用意,可时间久了,却又逐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