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条约》的签署不是停战,它是一个休战期,20年的休战足够准备很多东西。一个全体上下皆是抱着“复仇”思想的工业强国是可怕的,更加可怕的是他们不但思想上没有忘记“复仇”的信念还付之行动,这样的国家不但是疯狂且是难以战胜的。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忘记别人强加的耻辱,那么这个国家已经没有救了;如果这个国家不但忘记他人强加的耻辱还能够去讨好仇人,那么不是善于忍耐等待时机就是没心没肺。
一个民族的性格决定了所遭遇的一切,民族不断不断地被征服,甚至于拿“征服者”的历史来进行炫耀,那么是可悲的。
德意志从来没有忘记过去的仇恨和新被加上的耻辱,《凡尔赛条约》的签署给予他们复仇的动力,试想抱着复仇而在努力振作的人可不可怕?个人尚且可怕何况是一个国家!这个渴望复仇的国家,她有着一群希望用战争手段解决恩怨的高层,可以说是幸运也是不幸。当然,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待遇从来都没有相同过。
“由于我国中央政府的财政资产(步包括各州和行政区)在1933年到1939年之间只能负责军费开支的三分之二,所以为了担负如此庞大的开支,就必须建立起新的财政程序和财政制度。”西门子并没有难堪,他说的是大家都知道的实情,“我们为了不让公众看到政府为了重整军备而负担着巨额的债务,发行了一种‘冶金研究所证券’。而这也是经过政府和‘军工委员会’同意的策略。”
“冶金研究所”是一个纯属虚构的机构,它的资本由各主要军火生产厂家提供(既军工联盟)。政府用这种证券偿付军火购置费用,而在德意志银行的担保下,这种证券交到军火生产商手中后将不兑现,或尽量把兑现期延后,利息由政府支付。这就相当于德意志银行向政府提供了一笔规模巨大的信贷。在1937—1938财政年度快结束时,已经发行的冶金研究所证券面值达120亿帝国马克,到战争爆发时实际兑现的只有15亿帝国马克。到了1939年,军火生产商手中到期兑现的冶金研究所证券由不付利息的国库券代替现金支付。这样,可以说是以徐阳为头子,整个政府控制了德意志银行和国内的全部信贷权。
“阿道夫…希特勒执政的初期,制造军火的原料和农产品都发生过短缺情况,军队的汽油储备也即将耗尽。这种物资短缺是德意志对外贸易面临的苛刻条件造成的。”西门子说到阿道夫…希特勒时出现过短暂的尴尬,事实上如果说斯达克是针对阿道夫…希特勒阴谋的受益者,那么他们这些军工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