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这又如何?
他们可有一丝一毫左右局势的力量吗?没有,绝对没有,陈海平能把他们提起来,更有能力把他们打下去。
不管陈海平的那些嫡系有多少人反对,但都绝无可能聚集起可以牵制陈海平的力量。
以陈海平的威势,又行此利国利民的千秋大计,这决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挠的,他们的反对,纯粹是春秋大梦。
而后,申万雨说起了劳资矛盾的事儿,王元程听后,想了想,道:“等着吧。”
-----
北京的商人吵翻了天,南京更是把天给吵破了。
一个月前,鹿继善到了南京,呈给了懿安皇后陈海平的亲笔信函和具体的和解计划。
在大殿上,懿安皇后把陈海平的和解计划当众宣读之后,一开始是一面倒的声音,就是坚决反对,誓死反对,但不久之后,赞成的声音就出来了,而且同样激烈无比。
坚决反对、誓死反对的人,老中青三代都有,老年激进派以刘宗周为首,中年激进派以阎而梅、万寿祺为主,青年激进派以归庄为主。
越老越激进,这种人刘宗周是代表。大殿上,刘宗周涕泪横流,反对到底。
一开始之所以只有反对的声音,那是因为要是出面赞成,不就等于支持把皇帝变成傀儡吗?
所以,一开始,赞成的声音出不来;但是,这件事又实在太过重大,不出头也不行。
实际上,赞成和解的要占绝大多数。在这点上,朝堂和民间一样。
对战争的前景,没有人可以乐观以待,所以,和解对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损失是最小的。
最开始跳出来赞成和解的都是江北的官员,因为一旦开战,江北首当其冲,先不要说打胜打败,就是作为战场,他们的损失就小不了。
何况,这些家在江北的人要比江南的官儿更清楚,仗一旦打起来,他们可以肯定,至少在江北,绝对是败多胜少,而一旦失败,他们的房屋田产就将永远跟他们说再见了。
所以,不跳出来说话是绝对不行的。就是再难,也得说。
任何事都一样,只要有人带头就好,这些江北的官儿一跳出来,其他人就也有不少官儿站出来附和的。
不管两派人争论的如何激烈,懿安皇后都没有表态,最后她只是传旨,命湖广总督孙承宗、四川总督秦良玉、两广总督卢象升、河南陕西两道总督洪承畴、镇海大将军郑芝龙来京觐见。
-----
懿安皇后的心情很是烦躁。
在朝堂上不管研议什么事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