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过去需要堆满巨大空间才能放下的资料,如果直接装在一个硬盘里,塞进电脑主机就行了。但是,尽管如此,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你的想象系统、自我意象和伺服机制相比。
不过,即便我们真造出了这样一台计算机,它也缺少程序员。计算机不能给自己提问,没有想象力,不能为自己设定目标,也不能确定哪些目标值得追求、哪些目标不值得追求。它既没有情感,也无法感知,只能通过某位操作人员输入的新数据,以及从自己的“感知器官”或业已存储的信息中得到的反馈数据来发挥功能。
让你与思想、知识和力量的宝库相连
各个时代许多伟大思想家都认为,人“存储的信息”并不限于个人对过去经历和已知事实的记忆。爱默生曾把我们个体的思维比喻成无边思维之海的入口.他说:“有一种思维每个人都有。”
托马斯·爱迪生相信自己的部分思想是从身体之外的某个来源处获得的。当有人为他某个创造性想法而不吝溢美之词时,他却并不领情,而是说“思想就在空气中”,还说,如果他不去发现它,也会有人去发现。
担任过杜克大学心灵心理学实验室负责人的J·B·莱因博士曾经通过实验证明,除自己的个体记忆或从学习、经历中获得的存储信息之外,人们还能获得别的知识、事实和思想。无数科学实验室都做过实验,证实心灵感应、神视和预知的存在。俄罗斯政府和其他国家的政府一直在悄悄斥巨资,并花多年时间持续研究此类课题。
近年来,人们公开对“尤里·盖勒”或“神奇的克里斯辛”(这两个人都有通灵之术)之类的话题评头论足时,更多的是出于消遣而不是科学目的。尽管魔术师和精神论者在舞台上表演的所谓“通灵术”多数都只是骗局,但盖勒和克里斯辛的能力却都在实验室场景下有记录有据可查。克里斯辛坚持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他一样的能力,不同的只是他开发并利用了这种能力罢了。
我承认,与克里斯辛的此类能力相比,我对托马斯·爱迪生的思想观点更感兴趣,不过,如果看看20世纪20年代至今整个期间内的调查研究报告和相关著作,你就会发现,有一根共同的细线可供你未来很好地利用,而这根线与心理控制直接相关:
你可以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