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他们的对话,小雅在里间笑了。母亲真是单纯,如此鲜明的要挟,她居然只会想到礼金。
他们的意思是说会在小雅结婚的时候来家里闹,让我们丢人。
母亲不做声了。过了一会儿,才以显然是撒谎的虚弱口气说:那些钱是小雅的工资,我已经给小雅了。
哥哥便走到里间来。小雅说:我明天取给你。一个月你能还吧?她原本想说:一个月你能还吗?一瞬间把疑问句变成了祈使句,这样的语气会强硬一些,效果不同。小雅打定主意,如果小辉说他尽量想办法,她就拒绝他。如果他说能,她就信他这一次。
能。小辉说。
小辉一走,母亲便开始埋怨小雅。小雅什么也没说。母亲把最后一道防线拆到了她这里,她能说什么?
小辉借的是一万。
一个月后,小雅催小辉还钱,小辉说再有两天就可以了。婚前十天,小雅再催,小辉已经不做声了,嫂子就翻了脸。
小雅,你再想想办法吧。你有办法的。你哥哥要是有办法,也不会向你张口了。
我能有什么办法?
何家不缺你这几个钱的。不然,你就向他们挪借一下。
小雅站起来。挪借?此时向婆家挪借,实质的意义就是要。她不能要。她不能把自己卖出去,让何家人在此刻把她看扁。
你们是不打算给了,是吗?
不是不给,是给不了。嫂子翻翻眼:实际上,那些钱我们也有理由花。你的钱不是妈的钱?她要不把你养那么大,你能挣工资?既然是妈的钱,当然就有我们的份。
你说得对。小雅说:那你们的钱也有我的份儿了?
有。
小雅买一袋喜糖,骑着自行车就出了门,找到了小辉,说要和他一起转饭店。小辉为难说还有课,小雅说:扣你奖金,我给。他们一天转了八个饭店,要账。见了经理小雅就说自己要结婚了,需要钱。哥哥是在帮衬自己。有的全给了,有的给了一部分。最后一家一分也不想给,小雅就绷着脸坐在大堂的正过道上,不说话,坐了两个小时,收银台送出一千块钱,她一张张点完,才款款站起。就这样,上午要出了五千五,下午要出了六千。晚上他们在外面吃的饭。单是小雅埋的。付完了账,小雅数出了一万,剩下的给了小辉。
小辉的脸色比姜块还难看。
事情还没有完。当然没有完。
结婚的当天,新郎的花车到了,小辉夫妇还在东厢房里没有起床。母亲问小雅要不要喊他们,小雅说不用喊。母亲说他们不去就算了,小雅说:放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